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寺庙祠堂 > 北京昌平千年古刹唐代和平寺

北京昌平千年古刹唐代和平寺

来源:  浏览 3156

   和平寺是唐代建立的千年古刹,和平寺俗称花塔庙,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北。
   和平寺第一进院落北边有长约百余米、高约八九米的红色护坡石墙,中间有三十二级石阶直通第二进院落。寺院主体建筑在第二进院落。石阶顶端有天王殿三间。殿内迎面供奉着接引佛,背后供奉着护法神韦驮,两旁是四大天王。天王殿西侧有玉卧佛殿三间及耳房两间;东侧是一排僧舍。天王殿以北有两棵银杏树、一棵号称“白袍将军”的白皮松及几棵柏树。白皮松在中轴线以西,树旁有三间祖师殿坐西面东。钟亭在中轴线以东,旁边有三间伽蓝殿坐东面西。院中靠北有九磴台阶可达石砌高台,三座大殿并列其上。佛祖殿居中,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长约13米,前廊后厦,进深约7米。门额悬清雍正皇帝御书“大地金沙”匾,彰显着僧众千年以来聚沙成佛塔的功绩。殿内主奉释迦牟尼佛,两厢供奉着十八位罗汉。与别处佛祖殿不同的是:靠窗坐着手托二百文铜钱的第十九位罗汉。传说那是一位过路僧,骑着雇来的毛驴来听佛祖讲经,手中的驮脚钱还未及付给赶脚的老汉,竟然在窗内坐化,成为罗汉堂里的“旁听生”。佛祖殿前有延生堂和往生堂各一间,相对而立。佛祖殿两旁各有一座大殿,均为硬山屋脊,前廊后厦,面阔三间长约11米,进深约8米。弥勒殿居西,主奉弥勒佛。其西南有一间龙王殿坐西朝东,内奉四海龙王。观音殿居东,主奉观音菩萨。观音殿东墙壁与一间半耳房相连。那半间房辟有东门,旧时供僧人绕道后山取泉水。殿前有一间倒坐的韦驮殿。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花塔山有和平寺,唐建,由唐代名将尉迟恭监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敕赐和平寺》得名。对于和平寺的历史有两种传说。其一,寺院简介中说:“三国末晋初就修建了和平寺。战乱时期因交兵作战,白羊城双山的几座庙宇遭到破坏。僧人喂养的两只白鸽放飞后,落在十里地以北的凤山之顶。出家人更是憧憬和平,辗转来此山下修建了和平寺。”其二,白羊城人传说:“白羊城东门外三里有座双山,又名蝎子山。那里有东寺(又名双泉寺)、娘娘庙和尼姑庵。南流村张员外家的小姐到庙里上香,被寺内一恶僧藏进夹壁墙中受尽凌辱。张员外从阳坊镇西贯市请来武术把势,惩治了恶僧。百姓痛恨之下烧毁了寺庙。从此庙风颓败,香火绝迹,寺庙北迁到凤山下。”两种传说的吻合之处——和平寺的前身是从白羊城的双山迁移至此。

在和平寺西侧遗址上,早年间曾有一片塔林。传说在高低错落的塔丘中,有六座不同朝代的砖塔尤显壮观。其中一座塔的造型与众不同,高约十几层,塔身上半部有彩绘佛像,塔檐形同莲花瓣,故被称之为花塔。花塔山、花塔庙和花塔村皆因花塔而得名。
曾经恢弘壮观的塔林,由于战乱、年久失修而不断坍圮。西院的五间娘娘殿、三间刘二爷殿和仅存的三座塔,在“文革”初期又遭劫难,如今仅存残基断碑瓦砾。东院寺庙得以幸存,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建成小学校,1958年再建中学校。和平寺的最后一次修缮,由清末成郡王载锐一手完成。殿堂的地基、石阶以及碑刻为清代遗迹,建筑面积不足早年间的四分之一。庙宇建筑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庙依山,山拱庙,殿堂错落有致。建筑布局以山门、天王殿、佛祖殿为中轴线,从低到高分为两进院落。第一进院落包括山门和里面平坦的广场。原山门为九檩十三椽单檐歇山顶式,上雕唐太宗御书“敕赐和平寺”匾额。

上一篇:唐代古塔洪谷寺塔

下一篇:千年古刹风穴寺

更多关于 北京昌平千年古刹唐代和平寺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