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寺庙祠堂 > 清化寺

清化寺

来源:  浏览 1799

     清化寺是明代建造的庑殿顶古建筑,是明代皇帝敕建的一座寺庙,现存只保留天王殿、大雄宝殿。距今有500年的历史。
清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七年(1432年),落成于正统九年(1444年)。正德七年(1512年)毁于大火,翌年重建,正德十年(1515年)讫工。大雄宝殿的4条垂脊弧度平缓,曲线优美,屋顶推山适当,具有明初四面坡庑殿顶的特征。

大雄宝殿是北京外城祭坛之外十分罕见的庑殿顶古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合九小间,单檐庑殿顶,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从梁架结构到斗拱细部做法都保存着明代前期建筑的显著特征。

清化寺


 1,屋顶:大雄宝殿为单檐庑殿顶,这种屋顶形式在明代敕建的庙宇当中十分流行。而其庑殿4条垂脊的弧度平缓,曲线优美,屋顶推山适当,这些都表现了明代庑殿顶的特征。

  2,梁架:大雄宝殿梁架采用了庑殿顶建筑中的趴梁式,其顶部的雷公柱悬挑,这一点同会同四译馆如出一辙。最重要的是,大殿的梁架中未使用抹角梁,这一点甚至体现了宋元时期的做法特征,不同于一般的明代官式做法,甚为珍贵!

  3,斗拱:清化寺大殿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一律用单材拱。整个大殿面阔和进身两个方向上,不同开间的斗拱其横拱的长度均不一样。从北立面看,明间宽于次间,因而其明间施斗拱平身科5攒,而次间施4攒。但是由于明间斗拱较次间更密,所以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大殿明间的斗拱横拱拱长就被调整缩短,较之次间拱长为小。而处于明、次间之间的斗拱柱头科,则也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平衡,其左、右两侧分别处于明、次两个开间当中的横拱拱长均被调整,明间一侧的随明间斗拱平身科拱长,次间一侧的随诸次间拱长,导致柱头科斗拱左右拱长不相等……这是明代早期官式建筑的一大特征,体现了官式做法与地方做法的传承关系。清化寺大殿的斗拱非常非常重要。它的诸多做法体现了明中期以前的许多特征,这在北京城内还是非常少见的!它对研究明代官式建筑做法之“源”和“流”及其之前、之后的演变具有重大价值。

 清化寺位于北京新东城区(原崇文区磁器口附近)崇文门外大街与两广路交叉口。

上一篇: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馆)

下一篇:广州光孝寺古建筑群

更多关于 清化寺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