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寺庙祠堂 > 左文襄公祠

左文襄公祠

来源:  浏览 1593

左文襄公祠 又名左公祠,实为相国祠,位于湘阴县城八甲老街上,系砖、木、石结构,由三组硬山式屋宇组成,星宇间用边廊连结,形成整体,加上边厢、水塘,占地15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座北朝南,由前门、中栋和后殿及廊厢组成,西墙中栋处伸出边厢,建筑风格为晚清小型殿宇式。主体为木构,四周为灌斗砖墙,东西为马头墙,屋面盖小赤瓦,中栋与后栋中设天井。清光绪十一年(1885),左宗棠在福州逝世。湖南巡抚吴大猷上奏朝廷,请在左宗棠的出生地、省、县及立功行省建祠,朝廷准奏。湘阴左文襄公祠于1885年动工兴建,1892年建成,专祀左宗棠。春秋两季,地方官员祭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中举人。咸丰初(1851)太平天国起义,他与曾国藩等组织湘军镇压了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宗棠任陕甘总督,先后镇压过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
同治年间,浩罕国将领阿古柏趁清政府无暇外顾之机,侵占新疆。沙俄则趁火打劫,于同治十年(1871)侵占伊犁,并向准葛尔盆地各处渗透,此时东南沿海防务十分紧张,李鸿章等主张放弃新疆,全力加强海防。宗棠则力排众议,主张打击沙俄气焰,认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尺寸不可让(俄)人。”光绪元年(1875)4月,清廷遂命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出兵平叛。次年3月,宗棠统率清军三路进疆,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仅半年时间即平复北疆大部。光绪三年(1877)春,宗棠乘胜进军南疆,经达坂城、托克逊、吐鲁番三次激战。阿古柏败逃,在库尔勒服毒自杀。次年又光复和田,处决了金相印,至此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疆领土。但沙俄赖在伊犁不走,宗棠不顾七旬高龄,移营哈密,准备武力收复,不料腐朽的清廷却将宗棠调离新疆。宗棠收复失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八个湖南省的面积,成为我国历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将领。
左宗棠还为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他于同治五年(1866)创建福建船政局,营造军舰以制夷。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备、人才,振兴洋务,对发展生产、技术引进有一定贡献。1881年入值军机,任总理衙门大臣后,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光绪十一年(1885)卒于福州,终年73岁,赠太傅,谥文襄。

上一篇:岳州文庙

下一篇:黄粱梦吕仙祠

更多关于 左文襄公祠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