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寺庙祠堂 > 北京承恩寺

北京承恩寺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1957

承恩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附近,是明代大太监温祥购地建的寺庙,恩寺四角建有类似碉楼的角楼,是明朝东厂或者西厂的特务机构据点,而不是真正的寺庙。该寺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承恩寺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 年),落成于八年(1513 年),司礼监太监温祥于顺天府宛平县香山等乡买民人王鼎等地四顷有余,于内盖寺。北京承恩寺最大的特点是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历史上的承恩寺不开庙,但频繁接待达官显宦,比如万历皇帝和清代的礼亲王等,他们多是骑着高头大马而来,门前配备上马石就是比较自然的了。石景山区的上马石仅在承恩寺有,可以证明承恩寺绝不是一所普通的庙宇。
寺内共计四进院落,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自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寺内原还有明碑两座,一为皇帝敕谕碑,于明正德八年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于正德十年立。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寺庙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形似碉堡,为明清寺院所罕见,据传寺内还有地道连通各处。原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亦皆有壁画,现仅存天王殿的四铺壁画。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在祥云中飞舞腾跃,栩栩如生, 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非常珍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承恩寺门前的上马石有两方,东西分立,石质近于汉白玉,形制一模一样,重约1000 公斤,应为清代石刻。每块上马石侧面呈L 形,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尺,高近二尺。底为须弥座,边框饰祥云纹饰;一级踏台长方形,朴素无华,长约二尺半;二级踏台比一级高约一尺,平面二尺正方,周边饰繁缛纹饰的锦缎和金钱,寓意"锦绣前程""福在马前(钱)"或"马上前(钱)程"。
上马石多为汉白玉或大青石质地,一石分两级踏步,第一级高约一尺三寸,第二级高约二尺一寸,宽一尺八寸,长三尺左右。住宅门前有没有上下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明清时期,太监捐建寺院的实例很常见,大太监捐修大寺院,小太监则捐修规模小一些的,其目的多为退休养老之用或捐修功德。尤其是明代,太监权势较大,所以很多人都会捐修寺院以求世代有人为其烧香祭拜。而且,据承恩寺的碑记记载,承恩寺至清代仍有太监继续捐修。礼亲王家族来往西山一带也经常居住在此。试想作为养老之地的寺院,一方面因为有固定经济来源,不必发愁生计问题,所以不必接受外来的香火、做道场。另一方面,承恩寺属于私人性质寺院,而非公共性质寺院。

上一篇:北京西山大觉寺

下一篇:化凌寺老北京最高的寺庙

更多关于 北京承恩寺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