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镇名村 > 历史文化遗产名城宣化古城

历史文化遗产名城宣化古城

来源:  浏览 2440

宣化古城历史源远流长,清代民国时期被称为京师锁钥“第一府”,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古城位于河北张家口市。
宣化古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沿着G6出八达岭,向西北行150公里就到了古城宣化(宣化北口下高速),等京张城际铁路开通后,从西直门到宣化只需半个小时。
早在一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宣化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辖一厅、三州、七县,宣化为府城所在地。
宣化市古为上谷郡地;唐末置武州、文德县,此后历为州、府、县治所。1946年1月,市、县分设,方析城区及近郊为宣化市。40余年来,置市、置镇、置区,屡有变化,1963年,又改建为宣化区,2010年又改为地级市。兹述其沿革。周初,宣化及其邻近地区,还是北方游牧部族放牧地带,战国时由东胡占据。燕国用大将秦开计,击破东胡,拓地1000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郡。宣化区地属上谷郡。
秦,仍置上谷郡。宣化市辖境属上谷郡沮阳县。
西汉基本沿用郡县制,但又分全国为13刺史部,设刺史监察郡县。宣化地方属幽州刺史部上谷郡下落县。《宣化县新志》载:汉武帝时,幽州部设有?瞀县,即今宣化北境;有下落县,即今宣化地,城在今城东。
东汉时,宣化市辖境仍属下落县。
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析上谷郡西部置广宁郡,属幽州,辖下洛、潘、涿鹿三县。宣化市辖境属幽州广宁郡下洛县。下洛即两汉时的下落。《晋书.地理志》称,广宁故属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统三县,下洛、潘、涿鹿。《宣化县新志》对此作注:潘、涿鹿,今保安州也。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年(486),合上谷、广宁为东燕州,置广宁郡广宁县,并将下洛并入广宁。《水经注》指出,下洛为魏燕州广宁县,是广宁郡治。据此,则宣化市辖境在北魏时属东燕州广宁郡广宁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改东燕州为北燕州,领长宁、永丰二郡。宣化市辖境属北燕州永丰郡怀戎县。郡、县均治今怀来城。
隋大业三年(607),废北燕州,改置涿郡,辖今赤城、涿鹿,直至北京、天津的广大地区。宣化市辖境仍属改隶涿郡的怀戎县。
唐初复置北燕州,后改为妫州,属河北道。僖宗光启至昭宗龙纪年间(885---889),析其西部置武州、文德县,属河东道。宣化市为当时州、县治所。
五代时,石敬瑭割让幽(今北京)、云(今大同)等16州给契丹,其中就包括武州。契丹改武州为归化州,仍辖文德县,属西京道。宣化市仍为归化州和文德县治所。
辽大定七年(1167),改归化州为宣化州;大定八年,又改为宣德州,仍领文德县;大定九年,复改文德县为宣德县,州县均属西京路。宣化市为宣德州、县治所。
元初,改宣德州为宣宁府,后又改为宣德府,至元三年(1337),因地震复改为顺宁府。府辖三县:宣德、宣平、顺圣,属中书省上都路。宣化市为顺宁府和宣德县治所。
明代,宣化是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宣化市既是当时宣府左卫、右卫、前卫的治所,又是镇守总兵官的驻地,称宣府镇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废宣府卫所,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宣化市为宣化府、县治所。
1913年(民国2年),废宣化府,存宣化县,属直隶省口北道。宣化市为宣化县治所。1929年(民国18年),废道,宣化县直属察哈尔省。日伪盘据时期,宣化县初属伪察南自治区;1939年,日伪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设察南政厅领辖宣化县;1943年复改置伪宣化省,宣化县为伪宣化省省会。此段时期宣化市仍为宣化县治所。
1945年9月,宣化首次解放。1946年1月,市、县分设,置宣化县城区及近效为宣化市,并为察哈尔省省会。当年10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宣化,仍单置宣化县。
1948年12月,宣化二次解放,仍市、县分置。宣化市辖现宣化市及庞家堡和下花园,属察哈尔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宣化市曾改为察南专属宣化镇。1950年2月仍恢复市建制,并于1952年底改隶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销宣化市,置宣化城区为宣化镇,属张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县、镇合并。1959年6月,改合并后的宣化镇为宣化区,仍属张家口市。
1960年7月,撤宣化区,改置宣化市,属张家口地区,由张家口市代管。1961年6月,恢复宣化县建制,仍市、县分设。
1963年3月,复改宣化市为宣化区,属张家口市至今。
宣化古城知名景点
1.博物馆。宣化博物馆位于市中心,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三进四合院,这里曾是察哈尔民主政府的办公场所,也是省保单位。一、三进院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明清风格的灰色建筑,典雅古朴。中院与博物馆旁边的天主教堂建同建于1902年,属哥特式风格,别具特色。宣化博物馆以“千年古城铸辉煌”为主题,采用通史展的方式展现了从远古到当代,不同历史时期古城宣化的历史沿革、风云人物、出土文物和发展变化。有几件文物一定要看:A新石器晚期的陶制人形双耳壶,一个怀孕的妇女双手放于腹前,表达了对母性的尊崇和对孕育生命的渴望;B青铜提梁壶,战国贵族墓中的祭品,出土时壶中还盛有两千多年前的战国美酒;C辽代三彩六出口折沿盆等等,还有很多。不少参观者,都觉得不虚此行,其中也不乏大师级的人物。有位专家对宣化博物馆的评价是,“小巧玲珑、内容丰富、值得一看”。参观之后,古城宣化就不再陌生了。
2.钟鼓楼。在宣化古城繁华的南北中轴线上,从南往北依次是拱级楼、镇朔楼、清远楼。人们常说,北京城有九座城门,所以就有了“九门提督”的官职。那么,宣化古城有几座城门呢?现存的宣化古城是明朝在元朝基础上展筑而成,边长六华里另十三步,周长二十四华里有余,比西安城稍小一点儿,面积近三倍于大同城,设有七座城门。朱元璋之子谷王朱橞曾在此就藩戍边。
清远楼,即钟楼,因楼上悬挂万斤铜钟,钟声清远而得名。始建于公元1482年,虽历经沧桑,依旧雄浑壮丽,风姿不减当年,素有“第二黄鹤楼”之称。
镇朔楼,即鼓楼,始建于公元1440年,鼓楼之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神京屛翰”匾额,凸显了宣化古城的历史地位。
3.葡萄园。说起宣化牛奶葡萄,那可是相当有名了。据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独特的“莲花架”更是中国唯一,世界罕见。相传葡萄的引进是与菩提树有关的,寒冷的北方无法种植菩提树,但是,很多僧人都想往在菩提树下参禅悟道的情景。于是有个和尚将葡萄种于寺庙之中,人们称葡萄为“圣果”。正所谓“心中有菩提,自然能悟道”。宣化牛奶葡萄从空中俯瞰架形酷似莲花,因而得名“莲花架”,葡萄农叫 “圆架”,科技人员称之为“漏斗架”。中秋节前后,来到宣化一定要到“观后村”的古葡萄园看一看,品一品那果中佳品。摸一摸“京西第一老藤”,据说已有700年的历史了,恋人们在此合影,终将恩爱有加,天长地久。宣化葡萄的一大特点是她长在古城里,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葡萄长在田野里,那不稀奇。葡萄长在古城里,那就是奇迹;城里有了高楼,那不稀奇。城里有了葡萄,那才是奇迹!古老的葡萄藤下,有你我的身影,我们的心中有葡萄的甜蜜”。宣化传统葡萄园已被农业部命名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辽壁画。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分为两个区域,一区为张世卿家族墓群,二区是契丹贵族墓,是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墓室的壁画可谓栩栩如生,体现了不同的生活场景。张世卿墓室穹顶上的天文图,把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星座)绘于一图并一一对照,实属罕见,此图的照片在国家博物馆有展出,但还是现场看得真切。茶道图、散乐图、出行图、备经图,反映了辽代时期人们的生活。整个墓群壁画有四百余平方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寺庙。宣化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因此,宣化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地区。老人们常说,宣化城曾国有过“七十二座桥、七十二座庙”现存的就有鼓楼旁边的“时恩寺”,这座寺庙建于明成化六年,是单檐庑殿顶建筑,等级很高,也是一处国宝。“时恩寺”的匾额是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亲笔题写。位于庙底街的清真南大寺,建于明永乐初年,与北京的牛街清真寺、包头的大清真寺并称华北三大寺,该寺嘉靖二年《重修礼拜寺记》碑,是我国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伊斯兰教五大基本功修的第一通汉文碑,非常珍贵。宣化宾馆对面有座百年天主教堂,按院街有座基督教福音堂,豆腐市街有座“立化寺塔”,相传日本佛教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大师的弟子----日持上人于公元1297年来到元朝的宣德府(今宣化城),在此弘法七载,圆寂后火化时火中站立,被尊为“立化祖师”,常有日本人来此拜祭。

6.万柳园。一出宣化的西门---大新门向右一转,就是万柳公园了。直隶总督方观承,兼理河道时,为治理沙害,在此广植柳树,终成气候。漫步在公园之内,一边是威武的古城墙,一边是碧绿的万柳园。

“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

                                                    “京西第一府”宣化古城

上一篇:荡口古镇

下一篇:冶底古寨

更多关于 历史文化遗产名城宣化古城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