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北京顺义区老八景

北京顺义区老八景

来源:  浏览 4907

北京顺义区在北京郊区是发展最好的一个区县,奥运会让北京顺义知名度扩大,其实在过去北京顺义也有很多自然人文景色。那么古人去顺义都看哪些风景呢?
北京顺义区有老八景,分别是海岛洄谰、金牛古洞、碧霞春晓、高台仙阁、松雨书声、龙泉烟寺、宝塔凌风、玉幢金马。
碧霞春晓
八景中的碧霞春晓,正所谓俗话所说是真山真水,场面宏大,尤其远观更为壮美。此景是民国县志编修人杨德馨增添的一景,这一景不但名字美,实际内客也非常美。该景的主体是牛栏山及遍布山上的一组庙宇,山顶最高处为碧霞元君庙,大殿里边供奉碧霞娘娘,这是一位道教神仙,民间又俗称送子娘娘,所以该庙又称娘娘庙。碧霞宫中,虽然香火鼎盛,远近闻名,但此景以远观山水庙宇,最为赏心悦目,若于春日行船潮白河上,来到这里,向西望去,但见自山顶的碧霞宫,至山下的龙王庙,殿宇层层相连,雕梁画栋,绿树葱茏点缀其间,河面之上波光粼粼,景色蔚为壮观。  《民国杨志》载有北平尚敬臣咏碧霞春晓诗:

  梵宫桃季自成蹊,树密幽禽处处啼。
  峦顶晨烟犹带湿,草头夜露尚余凄。
  山花逞艳临流媚,笋屐寻芳曲迳迷。
  佛阁钟声惊晓梦,好风莫送到春闺。
海岛回澜
海岛洄澜也是黄成章新增的一景,黄志记载:在治东五里许,寺名海岛,当白河洄流,水湾湍急处。民国杨志记载较为具体:在治东五里大东庄北,有海岛寺,今名倒座观音,台下当白河回流,水湾湍急处,后白河东迁奉伯,此地变成沙壤,当年胜景不复矣。今潮白河大桥南,裕龙三区,就是当年大东庄的位置。村东即是潮白河,当年这一段河岸是直上直下,高达数丈的黄土断崖。七十年代以前,潮白河水流量相当大,河水到此撞击崖壁后,拐弯向东南流去,因此导致这里水流湍急,激荡洄旋,尤其夏秋之际,水量大增之时,临岸望去,但见崖上古刹巍巍如蓬莱仙阁,崖下激流翻滚,涛声隆隆,景色的确是蔚然壮观。
  一般说来,名胜风景,或是要有山川秀丽的自然条件,人们在这里可以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欣赏自然景观。或者有寺观庙宇,可供游人朝拜观赏,尤其让那些在尘世留下精神创伤的善男信女,在这里寻求精神安慰。而无论那种情况,如果伴有人文内容,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名人足迹,就会更为吸引人,因为人们还可以在这里得到文化的熏陶。黄成章此景选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潮白河的自然条件。但今天的海岛洄谰之处,河边高高的崖岸己被削平,大东庄原址己是高楼林立,城市建设部门利用河道及两岸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建成了一处新的景观--滨河公园。宽阔的河道平湖如镜,水碧天兰,岸边河旁亭台水榭相连,绿柳如烟翠笼长堤,眼前这一处处秀丽的景色,让人觉得似乎来到西子湖畔观赏平湖秋月,又像置身在昆明城的翠湖春晓,美的让人感到不知用什么形容才好。忽然想到,正可以借用八景中已消失的柳屏叠翠一名,将此处称为潮白叠翠为宜,但又一想,为体现这里初春景色之美,似乎用潮白春晓更好。究竟这一景用什么名称恰当呢,看来还要待由高人来指点。
 
  县志上记载的顺义名胜风景共有十八项,这里先以大众熟知的八项予以介绍,其余十项,多以自然风光为主,拟待另文叙述。
金牛古洞
 金牛古洞在顺义牛栏山上,牛栏山,在顺义正北二十华里,潮白河西岸,隔河与狐奴山相望。牛栏山高仅百余米,但山上古迹众多,南峰之顶,有前面讲过的碧霞宫,东坡上有古刹龙王庙;北峰有萧太后望粮台,相传辽代萧太后在此了望白河运粮船;而中峰之上又有金牛古洞,山洞前还有一石槽,人称饮牛池。关于金牛洞的神话故事在当地不但流传很广,而且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明代记述北京地区历史风俗的《长安客话》一书,就有顺义金牛洞的记载,书中说:牛栏山与狐奴山隔河相望,其第三峰腰间一洞,传说曾有金牛出食禾稼,逐之遁入洞中。有投以砖石者,辄闻水声,或以物抛之,良久,自山傍白河出。金牛洞的神话故事在当地不但流传很广,而且在当地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明代记述北京地区历史风俗的《长安客话》书中,就有金牛洞的记载:牛栏山与狐奴山隔河相望,其第三峰腰间一洞,传说曾有金牛出食禾稼,逐之遁入洞中。有投以砖石者,辄闻水声,或以物抛之,良久,自山傍白河出。随着故事的不断神化,这个山洞也就成了一处深为民众喜爱的名胜古迹了。民国期间,曾发生一件当地民众保护牛栏山古迹的故事,具体情况是这样,民国十三年(1924年),为修建潮白河苏庄闸挢,某公司计划在牛栏山开山采石,作修闸的建材。但这样做必然导致毁坏金牛洞等古迹,事情传出,当地社会哗然,于是牛栏山各界向县政府提出,应发布公告,保护牛栏山古迹。结果,由当时的县政根据民众要求,发布了保护牛栏山古迹,制止采石的告示,使金牛古洞等古迹免遭了破坏。民国杨志记载了这件事和当时县政府的告示,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顺义人民对家乡名胜古迹的喜爱。高台仙阁
高台仙阁是康熙五十八年县令黄成章新增的一景,位于旧顺义县衙署东北的观音阁,观音阁位于高台之上,高台几乎与城墙相齐,形势高耸,四周砌以砖石,前有长长砖砌斜坡曲折而上,直达台顶。台上的观音阁又称大士阁,面阔三间,青砖灰瓦,殿宇轩昂,内供观音大士像。黄成章写的大士阁记说:大土阁堪称八景第一,高台与城墙相齐,登临该阁,城市、人民、山川、树木一览无余,极目远眺,百里之内,山河尽收眼底。  《黄志》载蜀人张大酉诗:

  官衙峙左砌崇台,斗峰疑从拜将堆。
  藉荫残封氛霭靖,环供大士雨花开。
  一龛灯火穿城彻,四向云山入望来。
  惆怅登坛人去杳,空余胜迹拥城隈。
 
  顺义地处平原,登高之处甚少,由黄成章的文字可知,大士阁虽然建筑规模不大,但地势高耸,是顺义城中登高远眺,观赏风景的一个难得去处,以此深受民众喜爱。这也就是当初将其复建在顺义公园的主要原因。
松雨书声
松雨书声一景在顺州孔庙孔庙在顺义旧城西门里路北,这里有顺义城内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孔庙居中,前有城隍庙戏楼,左有文昌阁、先贤祠,右有勾连搭式的西娘娘庙。民国时期,孔庙尚完整,中心为大成殿,内供先师孔子牌位,东西两庑,供奉孟子及七十二贤人牌位,前为戟门,为泮池,为石桥,为甬路,甬路两侧有元代古柏二十四株,高大粗壮,绿荫参天,民国杨志记载:“  孔子庙,棂星门内,松柏参天,东西对峙,皆元代所植,旧有书院,今设学校,每当微雨敲松,滴滴作响,隐然与书声相合。”窗外雨声刷刷, 伴随窗内诵读之声,自然是别有一番情趣,所谓松雨书声,即指此时之景。棂星门是一座牌楼,在孔庙门前。1959年文物调查对此牌楼有较详细记述:木制,四柱三楼,九攒四翘,斗拱明间六攒,次间五攒,箍头脊,悬山筒瓦,垂兽五小兽。可惜这座斗拱飞檐,彩画旋丽的牌搂在七十年代学校扩建中被拆毁,甚是可惜。顺州孔庙遗存的一组元代碑刻上面的碑文,多为元代有名的文人所撰写,是了解元代顺义历史的一批珍贵史料。其一为曹宣微善行记碑,曹宣微名曹庭瑞,顺义人,在元大都做官,为宣微宣使,其人为顺义孔庙捐资购地,赞助家乡教育,为此顺州乡绅请元朝的枢密副使商挺将此善举撰文立碑,以示纪念。其后元泰定年间,又有状元出身的知州梁宜,是最早考证论述顺义历史沿革的人,他写的顺州公廨记,是论述川顺义历史沿革最早的一篇文字。在此期间他又写下顺州孔庙记一文,记述孔庙历史,立碑于孔庙,其后又邀当时元朝礼部尚书马祖常,为修建孔庙正门一事撰文立碑,这些文字,成为了解顺义历史的一批珍贵史料,同时也记载了元代顺州文教昌盛的一段历史。民国时期,孔庙为顺义乡村师范所在地,为顺义培养了大批人才,可以说,松雨书声的孔庙,不但是顺义的一处名胜,而且是顺义历史上文化教育的中心。
龙泉烟寺
龙泉烟寺一景是指顺义城中开元寺。开元寺位于顺义旧城东门里路北,民间俗称东大寺。民国县志记载:龙兴寺,宝刹雄伟,前有井泉,清初作为龙亭,香烟繁盛。据居住在开元寺附近的张姓老人介绍,开元寺兴盛之时,前后有殿宇七进,山门台阶高大,寺前有水井一眼。当年古刹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寺内香烟缭绕,寺外绿树成荫,所谓龙泉烟寺,即指初春之时,绿柳如烟,环笼古刹之情景。
  其实,开元寺最有价值的,是它那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开元寺的重要历史价值,第一,开元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和顺州城同龄,所以,它是顺义城内年代最早的庙宇,是顺义城始建于唐代的现存唯一实证。第二,开元寺是依唐玄宗敕令而建,是顺义城内唯一一座有着帝王显赫背景的庙宇。根据史料记载,开元年间,每年的千秋节,即八月五日-唐玄宗的生日,要在开元寺中挂上唐玄宗画像,全城官民百姓,到寺中举办佛事,以示庆祝。由此可知盛唐时期开元寺在顺州城中的重要地位。第三,金朝末年在开元寺旁发生的一个壮烈故事,引来众多名人来到这里。据《金史王晦传》记载,金末祯佑年间,劝农使王晦率兵守顺州,后元兵攻破顺州,王晦被执,以身殉国,元兵退后,金朝在顺州开元寺为王晦立碑,祭祀追奠。为纪念这位忠烈,先后有元初的翰林编修、国史编修官王恽,清初著名学者顾亭林以及《日下旧闻》作者朱尊彝,都在开元寺留下了足迹和文字,使顺州开元寺成为北京地方志中一条常见的内容。县志中关于清代龙亭的记载,即在亭中设皇帝的牌位,每到帝王生日或婚娶等大事,地方官员要齐聚于此,举行朝拜仪式,以示庆祝。在著名的开封龙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记载,而在这种活动形式中,人们似乎又感到唐代千秋节的遗风。而且由此显示,直至清代,开元寺仍是顺义城中最重要的一座庙宇。可以说,一座开元寺,几乎凝聚了顺义城的全部历史。
宝塔凌风
北京顺义八景中的宝塔凌风,位于顺义城南门外,俗称南关塔,韩志中此景名为宝塔清风。宝塔的具体位置在今便民街东口原少年宫院内。黄志记曰:今存治南关,距城数十步,千层百级,亭亭高耸,不知创于何时。:黄成章作诗赞曰:

  百级浮图峙午方,向阳文笔掞名疆。
  亭亭半壁摇城影,岌岌孤棱插曙光。
  晓起凌风声袅袅,暮来挠雨色苍苍。
  更饶顶上凭高望,万里烟云入眼茫。

  从以上诗文描写中,可以想见当年宝塔的雄姿。从韩志和黄志的记载来看,宝塔在当时尚完好。而从民国时期顺义流传半截塔的故事来看,可知民国时期该塔己毁,根据北京地区地震资料推测,宝塔大约毁于康熙五十九年大地震。由于塌毁时间较早,所以至今未能找到宝塔原貌的照片资料,但有幸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顺义城关的一位李姓教师,在当时的半截塔前拍了一张照片,从这张珍贵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规模巨大的宝塔塔基,由塔基上的人物与塔基的比例来看,宝塔的底层直径约有六、七米,残高近五、六米,而塔基上精美的砖雕,隐约展现出当年宝塔原貌的华丽身姿。最重要的是,这张照片为今后宝塔的复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还值得一提的是,宝塔身下的确藏有宝物。1963年,塔基被拆除后发现了下边的地宫,随后由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予以清理,出土一批北宋白瓷,其中一件童子诵经壶瓷质细腻,造型精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至今仍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在出土的建塔铭文碑上,记载了该塔名净光舍利塔,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筹建,开泰二年(1013年)奠基,从长达六年多的筹建时间,可以推测该塔工程之浩大。根据塔基的规模形状,以及出土碑铭的记载,这座宝塔建于辽代开泰二年,即北宗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其形状大至相当于北京天宁寺的辽塔

上一篇:广西桂林靖江王府

下一篇:明代古城广东惠州平海古城

更多关于 北京顺义区老八景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