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北京炒豆胡同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

北京炒豆胡同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

来源:  浏览 1846

炒豆胡同西起南锣鼓巷,炒豆胡同东至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全长463米。明代已出现,称炒豆儿胡同。清乾隆时期沿用,光绪时去“儿”字。1965年更名为交道口南九条。文革中一度更名为大跃进路头条。炒豆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地区。
炒豆胡同中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是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郡王,因军功加封亲王、食双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规模和规制远不能与后来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世袭罔替”的亲王府相比,后来的僧王府是累年扩建改建而成的。原僧炒豆胡同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
炒豆胡同西起南锣鼓巷,炒豆胡同东至交道口南大街。炒豆胡同全长463米。明代已出现,称炒豆儿胡同。清乾隆时期沿用,光绪时去“儿”字。1965年更名为交道口南九条。文革中一度更名为大跃进路头条。炒豆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地区。
炒豆胡同中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是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郡王,因军功加封亲王、食双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规模和规制远不能与后来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世袭罔替”的亲王府相比,后来的僧王府是累年扩建改建而成的。原

僧王府

 宅院介绍:僧王府纵跨两条胡同。前门在炒豆胡同(73号、75号、77号),后门在板厂胡同(30号、32号、34号)。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王府的正殿在举架最高大的中所正院。同治四年,僧王阵亡,《清史稿》载:“上奉两宫皇太后亲奠”,具体地点当然就是这座正殿。

僧王府更确切应该叫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因为在这里居住的第一代亲王是索特那木多布济和尚清仁宗(清嘉庆皇帝)第三女庄敬公主,其子僧格林沁是第二代亲王,其孙伯彦诺谟祜是第三代亲王。人们口头上习惯称的僧王、伯王、阿王(伯彦诺谟祜长孙阿穆尔灵圭)正式封号都是“博多勒噶台亲王”。

著名历史学家朱家溍先生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从1934年住进“僧王府”的中所,到2003年辞世,除去抗日战争时期住在四川,朱老在此生活了60多年。所以,朱家溍在忆旧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僧王府”。

现在该王府已残缺不全,有的部分成为豆制品车间,有的改为粮店,还有的做了宾馆,更多的部分是宿舍。

宅院历史:僧格林沁,清嘉靖十六年生,博尔济吉特氏,成吉思汗之弟哈撒尔的后裔,来自草原最能征善战的科尔沁左后旗。因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君王,索特纳木多布斋与清嘉靖皇帝的女儿庄敬和硕公主结婚后一直没有儿子,道光皇帝便指令僧格林沁为其做嗣子。而在传说里,僧格林沁的发迹还与皇帝的吉梦有关。

在僧格林沁十四岁的时候,索氏去世,他被袭封为多罗郡王。24岁时已经深得皇上信任的僧格林沁开始担任御前大臣。此后仕途一日千里,出入宫禁,请旨领军,僧格林沁“忠勇朴诚,仪表非常”,又“骁勇善骑射”,很有蒙古人剽悍风格,他统领的蒙古马队一直是北中国的屏障。

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成功后,僧格林沁被晋升为亲王,并被赐以“博德罗巴图鲁”的称号不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被任以钦差大臣,防守天津大沽口。大沽口战斗是必败无疑的,因为实力太悬殊。清军退守张家湾和八里桥后终于不敌联军强大的火力而大败。败下阵来的僧格林沁开始经历他一生中的低潮:削爵,免官,夺去三眼花翎。

勇士总是不会被遗忘的,很快清朝廷又让他官复原职,一如往前并派往山东,湖北一带“剿捻”。捻军首领赖文光也是一代名将,僧格林沁带着他的蒙古骑兵与捻军交战多次后,1865年5月,在山东菏泽地区的高楼债战役中,被捻军设伏击毙。

僧格林沁死后,该府由其子伯彦若谟祐继承,其官为领侍卫内大臣,曾为教光绪皇帝下棋的师傅。因其子死于他之前,故他死后,该府为其孙阿穆尔灵圭(即僧格林沁之曾孙)所世袭,所以该府后又称为“阿王府”。阿穆尔灵圭为銮仪卫内大臣,民国时,为第一届国会议员。阿之子和琳亦封为王,因此,民间又称此府为“和王府”。在阿穆尔灵圭当国会议员时,家道败落,在蒙古的地租收不上来,只靠议员工资难以维持这样一个大家族的开支,因此以“未赡养好家人”的罪名被控告。不得已,只得将王府拍卖。该府西部就改成了温泉中学,中部为朱家溍所买,东部除了现在粮店那部分由和琳留下外,其余卖给了西北军。1954年,原宅大部分都为煤炭部买去做宿舍。

据悉,几年前市政规划部门曾经有一个炒豆胡同四合院旧房改造计划,东城区的文物部门也曾参与了相关工作,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而且前僧王府内的修缮与保护还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计划。

关于朱家溍:

著名文物专家和历史学家,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二十五代世孙,同时也是文物鉴定大师,于2003年9月29日逝世。其后人现住僧王府的后罩楼,留一女朱传荣。  

1935年,僧王孙子阿木尔林归因为生计所迫,将僧王府几个院落陆续卖出。于是祖父朱文均买下了最西边的一个三进院落,也就是王府的银安殿及后罩楼。60年代初期,朱家兄弟将其中两个院子卖给了煤炭部,只留下后罩搂住兄弟四人。唐山大地震时僧王府屋脊上的吻兽纷纷跌落,朱家院落西厢房也被震塌了半边墙。

 朱家溍兄弟四人曾于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后将父亲遗留的文物全部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现在整个僧王府除了这个院落是私房外,其余全是公房。

宅院建筑(炒豆部分):

科尔沁亲王府的僧格林沁府,建筑规制不仅达不到亲王府的规格,连郡王府都不如,其实,这类王府被称作住宅式王府。究其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清朝除宗室王府之外,在北京的王府中还有少数蒙古王府。一般来说,蒙古王爷自有“内蒙”、“外蒙”地区的本旗领地,京城不赐府第,只有极少数例外,如北京还有一户超勇亲王策凌府也是属于这种情况。这些王府是不能按照总是王府的规制修建的,只不过是由几个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四合院组成而已。

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前门在炒豆胡同73号、75号、77号,后门在板厂胡同30号、32号、34号。由中西东三所房屋组成 ,各有四进。其中东所除正院四进外,还有东院四进。共有房屋200多间。中所和西所是原有的王府,东所原为杭州织造福德的禅院。据专家介绍,僧王府的地盘如果窥其原貌,整条炒豆胡同都应属于僧王府,部分院落的后门直通板厂胡同。

73号院广亮大门一间,倒座房五间,院内西配房三间,二进院,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三进院北房三间,全院环以围廊,四进院后罩房九间。

75号院广亮大门一间,门内为独立影壁一座,南有倒座房六间,北为腰厅七间,中启厅门,过厅门,进垂花门为二进院,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抄手游廊环四周。后院内板厂胡同32号院,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77号院广亮大门一间,倒座房东二间,西六间。院内只存西配房五间,北为过厅七间,中启厅门。北出一间轩门,东西连廊,北房三间,前后廊东西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抄手游廊连接各房,北房西侧耳房内间应为穿廊至后院。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二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西路院一进院南房三间,西厢房三间,北房三间,东西各一间耳房。二进院北房三间,带前廊东西耳房各一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据朱家溍先生回忆原来胡同南侧有一座大照壁正对府门,府门两旁有上马石,上马石旁有一对雕石矗灯;府门里两厢置兵器架,后器架上插着两排“阿虎枪”,面阔五间的腰厅和垂花门、后罩房等均有抄手廊相连,院内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游廊、花厅、亭、台等建筑。正殿台阶五层,举架高大,有脊兽;每间面阔一丈有余,进深超过两丈;殿内墙上挂着一幅僧格林沁头戴秋帽、身穿“巴图鲁”鹿皮坎肩的油画像。各室内为冬季取暖,均设地炕。
炒豆胡同
僧格林沁的曾孙阿穆尔灵圭曾任清廷銮仪卫大臣,清廷退位后又曾任民国的国会议员,家道日趋衰落。阿穆尔灵圭死后,因欠族中赡养费而被控告,法院受理公开拍卖“僧王府”。该府西部成为温泉中学,中部卖给了朱姓人家,东部除留一部分为阿穆尔灵圭之子和琳自住,其余卖给了西北军。一座显赫的王府未及百年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1954年,煤炭部买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为宿舍。

上一篇:北京名人故居多是王府古建筑

下一篇:宋代庑殿顶古建筑——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

更多关于 北京炒豆胡同73、75、77号清末僧格林沁府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