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用记忆留住消失的老北京四合院

用记忆留住消失的老北京四合院

来源:  浏览 2695

不知道北京原来有多少胡同和四合院,如今老北京若干不错的四合院也凤毛麟角不成气候了。现存比较好的四合院主要分成两种类型。过去老北京的胡同是成网状的,四合院是成片的,就像一颗大树,有树枝,有叶子。而现在的胡同支离破碎,完好的四合院星星点点。更重要的是,老北京的四合院里住着老百姓,他们传承着北京传统文化,而现在住得起四合院的非权贵即富豪。四合院与胡同文化荡然无存了!四合院变味了,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荡然无存!虽然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还在,但围绕这些建筑的民居四合院与胡同的群体不存在了,而这正是城市的肌理与血脉,也是城市的灵魂。一位历史古迹保护者曾说,从古城建筑可以呼吸到厚重的文化气息。
现存比较好的四合院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解放后分给党政高级领导干部居住的。一般从四合院外面可以看出:大门永远紧闭,有车库;从墙头看过去,房子高大坚固,但不豪华招摇。这些高干都已作古,但听说这些房子并没有都收回,有的由下一代居住,或者闲置。不过,从保护四合院的角度讲,这种世袭制度也许有其好处,否则住着普通人早就被拆迁了。另一种四合院是位于小小的四合院“保护区”内。

北京的四合院已有80%消失了。四合院的数目只减不增,恐怕现在消失的不止80%了。四合院如何败落得如此惨痛?我对四合院没有全面调查,但根据个人的经历、了解与观察,四合院受到两次猛烈冲击。文革前大部分四合院安好,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合院也在静悄悄地变迁着,一些由政府没收的大宅院成了机关办公场所或者集体宿舍;一些规模适中且又讲究的四合院分配为高级干部的住所;还有一些房东由于经济需要出租房屋。但这些变化没有使四合院伤筋动骨。文革风暴第一次使四合院遭受重创。一大批人被斗抄家,赶出住处,造反派或其他种种人强行入住私宅,四合院的私有房产完全被充公。从此,四合院的私有房产权一直处于混乱状态。有的私产在文革后归还,也有些虽然归还但后来的进来的住户不按照规定硬是不搬家,户主也无可奈何;还有的始终没有归还,不了了之。大杂院的住户对院子的整体根本没有维护意识,只想在有限的院落空间给自家盖违章建筑以增加住房面积,有关部门管理不善。这样,四合院饱受糟蹋和蹂躏。八十年代后掀起了第二冲击波,即经济风暴。1983年北京被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巨大讽刺意义的是,正是在此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四合院拆迁。不知“金钱推土机”将多少四合院夷为平地!这此后的情况有目共睹,我就不必多说了。
1950年2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称“梁陈方案”。“梁陈方案”包含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梁、陈两位先生对新中国的首都作了科学的规划,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同时完整地保留北京原有的城区。梁陈方案是参考了世界古城的保护,根据北京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记得,梁思成先生力主保护护北京的城墙,不要拆除,但可以稍加改造,以适应居民的需要。北京的城墙很厚,外边是砖砌的,里面填的是土。按照梁先生的设想,改造的城墙上可以辟成步行路,种上花草,成为空中花园。为了北京的保护,梁思成呕心沥血,想尽了办法,也做了一次次的劝阻和努力,表现了一位建筑学大师对历史古迹的热爱和对国家一片赤子之心。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梁陈的方案不但被武断地否定,梁先生还受到了严厉的批判。梁思成曾经说过,“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就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一座举世无双、不可复制的古城就这样毁于自己的手中。可悲!
 北京的四合院消失了,回忆不仅是抒发怀旧之情,更是为了反思和吸取教训。我国其他地方还有不少历史古迹,有的列入世界遗产古城,如丽江、平遥、承德。希望这些弥足珍贵的古城得到完善保护,前车之鉴,而不要受到过度旅游业和商业化的破坏。

上一篇:北京宏庙胡同的宏庙小学

下一篇:羌族碉房与碉楼

更多关于 用记忆留住消失的老北京四合院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