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颐身集》秘传延年九转法养生按摩具体步骤

《颐身集》秘传延年九转法养生按摩具体步骤

来源:  浏览 3744

《颐身集》,清代叶志诜编。载元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代冷谦《修龄要旨》、清代汪昂《勿药元诠》、汪晸《寿人经》及方开《延年九转法》五书。

延年九转法,又名九转延年法、仙人揉腹。气功按摩著作。清·方开撰。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最后“全图说”指出:“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延年九转法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的组合动功。本法载于清初方开手辑的《颐身集》中。

秘传延年九转法养生按摩具体步骤
第一式
第一式: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左→上→右→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 次。
第二式
第二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且摩且走,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
第三式
第三式: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
第四式
第四式: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由下,直推至耻骨,共21次。
第五式
第五式:以右手由左绕摩脐腹21次。以右手由左→上→右→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 21 次。

第六式
第六式:以左手由右绕摩脐腹21次。以左手由右→上→左→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 21 次。
第七式
第七式:左手置左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右手中三指自左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八式
第八式:右手置右边软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定;左手中三指自右乳下直推至腿夹21次。
第九式
第九式:推毕盘坐,以两手握固分按两膝上。两足十趾亦稍勾曲。将胸自左转前,由右归后,摇转21次。毕,又照前自右向左摇转21次。如摇身向左,即将胸肩摇出左膝,向前即摇伏膝上,向右即摇出右膝,向前即弓腰后撤,总以摇转满足为妙。不可摇之过急,休使着力。

凡摩腹时,须凝神静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手指轻摩缓动,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度,每次应连作7度。作毕,遂起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清晨睡醒时作所谓之早课,中午作谓之午课,晚来临睡前作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倘遇有事,早晚间课必不可少。初作时,一课3度;3日后,一课5度;再3日后,一课7度。无论冗忙,不可间断。

练习次序:

将一至六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7遍(开始为3遍)。作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七式摇转,左右各21次。(将前六图所示动作依次做完为一遍。每做此功夫时,连续做七遍完了,就坐起来按图七所示动作摇转二十一次)。

凡做此项揉腹功夫,必须集中精力,排除杂念。在放矮枕卧具上平铺席子端正身体仰卧在上面。双脚并齐。足心少许弯曲,手指轻轻揉按,缓缓移动。照这样清晨睡醒时做功叫早课,中午做功叫午课,晚上临睡时做功叫晚课。通常每日应做早中晚三课,如果遇到事情繁忙的日子,早晚两课必须坚持。(中午必须饭前做,即空腹做)。

开始做此功时,一课做三遍,三天之后一课做五遍,再过三天后一课做七遍。此揉腹功夫男女均适宜,只孕妇不可做。

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依次做完前七节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揉腹效验:

1腹部温热: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中医学角度: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 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上一篇:河北唐山月亭县月坨岛

下一篇:明朝九边重镇的军事目的是什么

更多关于 《颐身集》秘传延年九转法养生按摩具体步骤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