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山西孝义四绝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山西孝义四绝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来源:  浏览 2321

山西孝义四绝指的是传统文化艺术孝义碗碗腔、孝义皮影、孝义木偶和孝义剪纸。孝义四绝是汉族民间艺术形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孝义已有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孝义碗碗腔
在孝义戏曲中,最有名、流行最广的是孝义碗碗腔。碗碗腔是孝义民间戏曲艺术,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戏剧之一。
 碗碗腔是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因它在演唱过程中,有一个碗状铜铃(打击乐)参与唱腔和曲牌的全过程伴奏而得名。主要乐器除碗状铜铃外,还有呼胡、月琴、三弦。孝义碗碗腔的曲牌丰富、和谐悦耳,韵味优美、抒情性强,刚柔并济、婉转缠绵,语言诙谐、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广为流传,备受群众亲睐,男女老幼都能哼唱几句。

  碗碗腔原来是陕西的一种皮影说唱艺术,曾流行于陕西省同州(今大荔)、三原一带。据说,清代光绪年间,陕西省同州、三原一带连年灾荒,大批饥民渡过黄河逃难到晋南、晋中,一些皮影戏艺人也来卖艺谋生。由于行装简单、曲调通俗,剧目多是表现民间故事,其中有许多剧目直接抨击社会,直抒百姓心声,如《孟姜女》、《反徐州》、《五花马》引起当地人的思想共鸣,因此碗碗腔传入孝义后很快被接受。

  在以后的岁月中,碗碗腔受到山西的中路梆子、孝义皮腔、汾孝秧歌等地方戏曲和孝义民间艺术的滋养,结合方言语调的特点,在演唱、伴奏、风格得百分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具有孝义地方特色的碗碗腔。

  碗儿叮咚

  碗碗腔的特色乐器是碗碗和节子。碗碗的金属之音质地清脆、明快,与唱腔曲牌的玩转细腻融于一体后,使人觉得清脆悦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别有一番特殊的韵味。碗碗腔音乐为一种特殊的板腔体,有着完整和丰富的声腔体系,其唱腔板式有慢快、紧板、滚板、闪板、垫板、二导板、观灯、过关等。

  碗碗腔的调式为微调式。唱白板式主要有平标、流水、介板、滚白四种。武场乐器同中路梆子基本相同,独以碗碗和节子掌握节奏;文场主奏乐器是呼胡、月琴和二弦。

  碗碗腔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唱腔尾音多用虚词假声腔。假声有两种唱法,一种是二音子的基础上再翻高形成的。碗碗腔的假声拖声拖腔,以“咦”、“呀”虚词唱出,加上呼胡、月琴的滑弦伴奏,委婉缠绵,优雅动听,有一波三折、柔情似水的特殊韵味,因此碗碗腔音乐很是迷人。

  孝义碗碗在演唱、伴奏、风格等诸多方面,和陕西碗碗腔迥然不同,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剧作家张思聪在他的论文《孝义皮影艺术古今谈》中写道:“开年看几眼纱窗戏,一年和老婆不生气”,“宝栋的手(操作技高),万年的口(说唱俱佳),冯二栋的呼胡风摆柳(演奏动听)。”在他和王万年合写的《孝河义水灌奇苑》中又说:“过节听不上碗碗腔,再好的肉也不香”,“叫声咦咦咦(真假混用的尖音),美如过生日”。这些民谣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说明了群众对碗碗腔艺术迷恋的程度。

  越来越好

  孝义碗碗腔的传统剧目题材很广,剧目丰富。前自春秋,后至元明,还有民间传说,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历代社会的各个侧面。碗碗腔剧目现在能提名的只有120本,目前孝义市博物馆共收集整理了100本。这些传统剧目的代表作品有《闹朝歌》《逼尘珠》《九联珠》《抱纱亭》《三首案》《大西汉》《困淮南》《桃仙洞》等。这些剧目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故事很长,最能吸引那些爱听故事的观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团大胆革新,将《白毛女》《赤叶河》《血泪仇》等现代戏搬上皮影舞台,用碗碗腔演唱,深受群众喜爱。

  1959年,孝义成立了由真人表演的碗碗腔剧团,开辟了碗碗腔艺术的新局面,为山西省戏曲增加了一个具有地方风格的新型剧种。这个新剧种一出现,就在戏剧界引起强烈反响,孝义碗碗腔剧团也步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时任孝义剧团编导的张思聪先生,为使碗碗腔这一剧种成为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创作了一个用碗碗腔演唱的大型现代戏《柳树坪》。《柳树坪》一剧在太原大中市剧院连演20多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受到山西省领导、专家和群众的高度赞誉,可谓盛况空前  后又在长虹、和平等剧院连续演出60余场,太原人把孝义剧团叫做《柳树坪》剧团。由此奠定了孝义碗碗腔以演现代戏见长的基础。

  1972年,孝义碗碗腔剧团又上演了由张思聪编导的大型现代戏《孝河新曲》,并参加了山西省新创作文艺节目调演,得到好评,名列前茅,轰动省城太原,蜚声三晋剧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以来,孝义的碗碗腔迎来了又一个新的飞跃。

  1987年,孝义碗碗腔剧团上演了由梁正川、霍锁昌、粱正平、田喻亮等编创的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一的《风流父子》,应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邀请进京演出,并在中南海小礼堂为国家领导人专场汇报演出,受到领导、专家和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1991年,孝义碗碗腔副团又上演了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二的《风流婆媳》。

  1997年,孝义碗碗腔剧团又推出了大型现代戏“风流三部曲”之三的《风流姐妹》。1999年,孝义市碗碗腔剧团应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邀请,再度进京演出,献演大型碗碗腔现代戏“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展示一个地方剧种的独特风采。“三部曲”以其主题突出、剧情跌宕起伏、生活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鲜明和全体演员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国家文化部领导、戏剧专家和首都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好评,轰动京城,名噪一时。

  2004年春,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推出由任学谦、马明高编创的大型现代戏《酸枣坡》,该剧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在戏剧频道全剧播放。

  碗碗腔从《柳树坪》《孝河新曲》到“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再到《酸枣坡》,精品迭出,成果丰硕,谱写了孝义戏曲的新篇章,树立了孝义一座又一座的文化丰碑。

孝义木偶戏
  孝义木偶戏流传在山西省吕梁孝义市及周边市县,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地方特色,它是用木头刻成各种人物、兽类等偶像,进行表演的一种戏剧艺术。

  孝义木偶戏属杖头木偶,产生于宋代,起初,它是采用孝义秧歌干板腔调,后来用皮腔调,中路梆子兴起后,又采用中路梆子腔调,即晋剧声腔。明清时期,因夜间照明设备差,木偶戏在白天演出,而皮影戏只能在夜间演出,于是木偶、皮影两班社联合,白天上演木偶戏,夜间上演皮影戏,慢慢地两班社合就二为一,成为一个班社,即灯影班。灯影班独具特色,少则7人,多则9人就能开台演出,俗称“七紧八慢九消停”。由于灯影班便于在山村乡里演出,每逢良辰佳节、赶庙会、过生日、做满月,大家都乐意请灯影班演戏助兴,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习俗。这一时期,孝义木偶艺术发展迅速,民间艺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木偶人脸谱,眼睛能转动,嘴巴能开合,表演传神,形象逼真,木偶戏班如春笋破土,竞相兴起,木偶艺人辈出。

  新中国成立后,老艺人那鹏飞等大胆创新,用碗碗腔演唱木偶戏,使孝义木偶戏更加丰富多彩,除《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通天河》等大型木偶戏久演不衰之外,晋剧移植剧目也在不断上演,如《三度梅》《忠报国》《明公断》《三击掌》《走山》《九件衣》《斩黄袍》。这一时期,孝义木偶的制作,造型更加优美,彩绘更加精致,神态更加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如今,孝义除了孝义市木偶艺术团之外,还有孝义木偶艺术展演团、必独村的武海棠演出团等。
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雕镞艺术

  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戏重要流派之一,由于孝义的皮影戏源远流长,又先后有皮腔纸窗影戏和碗碗纱窗影戏,致使出现了专事影人的雕刻者和雕刻专家。在元代,孝义就有了专事影人的雕刻者,并且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孝义皮雕艺术。孝义的皮雕艺术,雕刻精细,造型美观,惟妙惟肖,更有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孝义是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

  刘德山先生在《中国早期影戏流派与皮影造型》一文中说“中国西部皮影戏以陕西为发祥地,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河南东部等地。主要声腔流派有‘碗碗腔’、‘阿宫腔’、‘老腔’、‘弦板’‘秦腔’、‘迷胡’以及各地的‘道情’影腔。”孝义皮腔即“老腔”一种,孝义皮影戏是山西皮影戏的代表。孝义皮腔纸窗影戏的“皮腔”,主要乐器小唢呐,专家论证,孝义皮腔是我国民间最古老的吹腔之一。传说,殷纣时黄龙,是昆仑山玉虚宫门下十二弟子之一。他奉师傅元始天尊之命,下山助周伐纣,在一次战役中,他用纸糊城门,在门内悬灯晃动影人就把敌人吓跑。后人便以此现象创造了皮影戏。孝义的皮腔影戏是以纸亮影,而又把黄龙当祖师爷供奉。《深圳商报》2007年7月17日的《最古老的皮影戏在山西》一文中载,孝义市博物馆原馆长朱景义先生多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皮影戏是山西孝义皮腔纸窗影戏,至今在全国尚未发现与此雷同的皮影戏。研究馆员候丕烈先生撰文,说孔子精通“乐、琴”,孔子的门人卜子夏也是乐琴高手。卜子夏在孝义讲授儒家学说,曾利用“影乐”的形式在孝义设教,孝义的先人们便通过这一文化现象逐渐酝酿成后来的皮影戏。1984年就担任孝义县人民政府文教科长的高明先生,在他撰写的一篇回忆录中也说:“一九四九年春……此后,我们又在孝义县居义存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碑文:‘孝义原属古魏地,子夏设教于西河,魏文候听教于其侧,三贤演其影乐。”凡此种种,说明孝义也是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

孝义剪纸
 剪纸也是孝义人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深受妇女喜爱。过去,农村女子自小随母习之。剪纸的题材多种多样,主要有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台阁、器皿、吉祥图案、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皮影模仿等,其中尤以谐音寓意美满幸福、吉祥喜庆的作品最普遍。在技法上,有的纤巧细密如工笔白描,有的大刀阔斧若国画写意,当今的许多作品仍保留着传统的线条结构手法,氤氲着汉代石刻的古老遗风,夸张中求真实,变形中求神似,简洁中潜丰厚,象征中透意趣。
孝义剪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独特,既有北疆的粗犷豪放,又有南国的纤秀细腻。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独特的审美意识,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构思巧妙,粗犷大方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二;式样多变,立体惑强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三;丰富的想象力,夸张和浪漫的艺术手法是孝义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之四。

  孝义民间艺人剪纸,都以美化生活为动机,他们的剪纸作品,犹如一曲曲优美动人的民歌,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情感,使人们深深地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

  每到喜庆年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代表吉祥的喜庆剪纸,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民间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装饰环境,借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由于剪纸工具简单,易于传授,在传授和使用过程中,又经历了艺术与内容的自然发展,使孝义的剪纸艺术始终充满活力,经久不衰。

上一篇:如何处理鲜美的江鲜美味

下一篇:仍在坚守古法剔犀手工艺制作的人何俊明

更多关于 山西孝义四绝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