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俗动态 > “边塞三珍”是那三种鱼

“边塞三珍”是那三种鱼

来源:  浏览 3429

“边塞三珍”是黑龙江省的兴凯湖的大白鱼,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绥芬河的滩头鱼。
1.兴凯湖大白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其肉质细嫩、鲜美适口,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等药用价值,是国宴上的佳肴。以大白鱼为主菜,配以兴凯湖所产其他鱼类菜品的宴席,称为“兴凯湖大白鱼养生宴”,是兴凯湖的特色美食。
兴凯湖大白鱼,是在我国内陆水域及台湾省内均有分布的翘嘴红鲌的同种,但由于兴凯湖独特的地理水域环境,使兴凯湖大白鱼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种群,加之兴凯湖水质清新,无工业污染,营养丰富,所以,兴凯湖大白鱼体色银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尼克酸、核黄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曾是皇室贡品。
2.滩头鱼是中国绥芬河著名特产,学名亚细亚陆鱼,又名三块鱼,俗称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大红线、小红线、三块鱼、高丽细鳞,亦为五罗之雅罗,隶属鲤形目、鲤科,冷温性江海洄游鱼类,是鲤科鱼类中惟一在淡水里出生、在咸水里成长的珍奇鱼种,因产于绥芬河又称绥芬河滩头鱼,在我国还只有东宁一县独产。主要分布于太平洋的亚洲沿岸,北自黑龙江河口, 南至日本的本洲富山县以北的沿海和河川。

       滩头鱼主要生育期在大海中度过。滩头鱼生长习性有两个特点:一是生长期短,一年内就长成。因此鱼肉细嫩鲜美,如果用下水磨清洁河水煲汤清炖,原汁原味,鱼肉如玉,清汤赛乳。二是洄游季节固定,每年谷雨前后,桃花水一下来,滩头鱼准时洄游上来。每年分三批从日本海游入绥芬河繁衍后代;4月初游来第一批,鱼身两侧各有一条桔红色条纹,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称金滩头;5月第二批,体侧条纹为银白色,称银滩头;6月第三批,鱼身条纹浓黑,称黑滩头,数量比前两批多。
每年的4月间,长在海里的第一批滩头鱼便游出日本海溯河洄游,来到东宁县新立村前一处天然渔场——下水磨,并在河中产卵,繁衍后代。
3.边塞三珍之一——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亦作大麻哈,学名鲑鱼,简称秋鲑鱼。它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及历史上松花江的珍贵名优鱼种。 大马哈鱼生于江,长于海,死于河。每当暮春时节,江河冰解,小鱼即乘流冰入海,得咸淡混合的水之后长得较快,待三至五年,体重4斤左右达到性成熟后,便 以出生河流而形成各自的群体成群结队地由日本海、鄂霍次克海,逆流进入黑龙江。一路乘风破浪,奋力拼搏,勇往直前,无一还者。
  提起大马哈鱼,由海入江,十分有趣。逆流而行的大马哈,至霜降节时可逆游至呼玛尔河、汤旺河、木兰达河等地。在大马哈鱼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它什么也不吃,完全依靠自身积累的丰富营养而搏击波浪。此时,母鱼追啮雄鱼之尾不放,俗称为“咬巡”,当雄鱼被雌鱼咬后,便有白沫下泄。雌鱼吸食之后受孕卵便开始孵散,但雌鱼仍昼夜追赶不舍,惟其到了江河滩石中便不再游去,由雌鱼以尾鳍拍扪石砾,借水流冲击形成卵穴,俗称这里为“巡场”。排卵受精后雌鱼复以尾鳍拍打石砾覆盖受精卵,雌雄鱼徘徊于产卵穴(巡场周围)等体力耗尽便身陷穴中自己死 去,短暂的—生便这样匆匆地过去了。受精卵在翌年冰雪融化时,胚体孵出,小鱼在“巡场”逗留一两个月,开始索食,不久随流归入大海。如此往复,年复一年。 “往来生死”,“大马哈鱼恋故乡,长在海里死回江”等谚语是对大马哈鱼特点、习性的最生动、最形象的描绘。

上一篇:镜泊湖全鱼宴包括哪些鱼

下一篇:海产八珍

更多关于 “边塞三珍”是那三种鱼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