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聚元号和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聚元号和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7424

聚元号是古法制造弓箭的老字号,是清代皇宫御用的弓箭制造指定店铺,所以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制作复杂,聚元号弓箭用上好的竹子、牛皮以及猪皮胶熬制的鱼鳔胶、和适合弓箭的弓箭弦,然后经过雕龙画凤,装饰制造出耐用的弓箭。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纳入第一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聚元号弓箭清末北京东四大街"弓箭大院"十七家弓箭铺中惟一保留下来的,北京聚元号弓箭铺”创于1720年,“聚元号”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是皇家御用兵工厂。聚元号弓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弓箭制作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聚元号弓箭现在位于。在北京朝阳区团结湖附近的市水利局家属宿舍大院里,一溜坐东朝西的平房中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聚元号”第十代传人是杨福喜。

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我国传统的弓箭正宗的名字应该叫“筋角木反曲复合弓”。聚元号制作弓箭所需要的主要原料:筋即牛筋;角是指水牛角;木则多用产自江西的竹子,因为那里产的竹子比较粗壮、结实耐用。除此之外,制作一张弓还需要20多种天然材料,2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制弓的步骤大体可以分为“白活”和“画活”两个步骤。

“白活”指制作弓的主体,首先需要用竹子制成弓胎子,两头插上木制的销子,外贴牛角,内贴牛筋,上板凳帮助弓的主体成型,一张弓的主体就基本做好了。

“画活”主要是对弓体进行装饰,这一步使弓看上去更富神韵。首先用桦树皮和鲨鱼皮把弓包起来,再涂以颜色,画上图案。弓身舒展匀称,刷成红、黄、绿三色,弓的正面绘有龙纹。就这样,一张颇具东方艺术美感的古式就聚元号的弓箭做好了。据考证这些制作弓箭的原料、工具和技法与《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所载非常相近。
清乾隆御笔题写“聚元号”

杨福喜说,“聚元号”并非杨氏家族祖传,传到杨家时已是第四家,杨福喜的爷爷杨瑞林是第八代传人。爷爷杨瑞林得到这个店铺后,又增加了弩弓、弹弓、箭枪等品种,使得“聚元号”增色不少。

杨福喜听爷爷说,弓箭行业是当年随清兵入关进京的,集中在北京东四弓箭大院。大院内共有近百户人家,占地近万平方米,是皇家特设的作坊,那里的弓箭铺均属皇家专有,从业者大多数为皇亲,并以满族人为主,其产品均上交兵部、礼部、户部等,不得外卖。“大院儿分设南、北两个大门,这南大门的第一家就是‘聚元号’”。

当年,“聚元号”弓箭铺位于北京东四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原弓箭大院内,那里原是皇家作坊,属于“净地”,女人不得入内。直到1900年左右,弓箭大院沦为民间作坊以后才允许女人出入,并有女人参与制作。弓箭大院是由清朝皇宫里的太监按八卦设计的,生人进去出不来。弓箭大院设有两个大门,一个在东四南大街清真寺边上,称为南大门;另一个位于珠市大街称为北大门,均设有更房及护卫。院内除十几家弓箭铺外,其余五行八作均与弓箭行业有关,如制牛角铺、鳔行等。“聚元号”位于南大门内第一家,位置甚佳。这也是后来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生意兴隆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时,“聚元号”做的弓以供应皇宫为主,定期由宫中按弓箭大院的人数发放钱粮。这些人地位虽不高,但其待遇丰厚,自觉比寻常百姓优越得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聚元号”弓箭的特点是力量不大、装饰精美,所以一直是专供宫廷使用。“聚元号”的匾额是当时弓箭大院40家中最负盛名三块匾额之一,为乾隆皇帝御笔所题。

鼎盛时期的弓箭大院计有40多家作坊,300名工匠从事弓箭制作,每月产量达500张以上。除补充八旗兵丁的武器装备外,主要供应皇亲国戚的狩猎玩乐之用。

清末,弓箭作为兵器已被洋枪洋炮取代。清朝国库空虚,这些皇家弓箭工场沦为民间作坊。此时执掌“聚元号”的是被同行称为小王的第七代店主。小王因染毒瘾而无心经营弓箭铺,杨福喜的爷爷杨瑞林用40块大洋将铺子买下,成了“聚元号”第八代店主。
 “聚元号”制作弓箭的传奇

杨福喜的爷爷“杨瑞林(1884年—1968年),因从事弓箭手艺的父亲去世过早,他18岁时就在堂兄的‘全顺斋’弓箭铺里学手艺,很快成了堂兄的得力助手。后来离开了堂兄的铺子,就在东安市场摆了水果摊子,养家糊口。但他一直喜爱弓箭这门手艺,越来越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弓箭铺。说来也巧,一天弓箭大院‘聚元号’的一个老伙计给爷爷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说‘聚元号’因经营不善,现已无法维持,店掌柜决定将铺面变卖。当时开价是40块大洋,这对于爷爷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他在亲友帮助下,才把‘聚元号’盘下来。接过了‘聚元号’铺面后,爷爷接到了朝廷发下的最后一次银子,今后的生活,就全凭自己的本事了。凭着多年在弓箭行的经验,又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增加经营品种,在原来只卖弓箭的基础上,再增加弩弓、旦弩、袖箭、匣箭、箭枪等品种,使经营面扩大、将买卖做活。爷爷还找来原‘聚元号’留下来的两个老伙计。两个伙计中,一个是前清的老秀才,名叫沈文清,手底下‘白活’是出类拔萃的;另一个老伙计名叫周纪攀,他的‘画活’在弓箭大院里也是一流的。他们齐心合力,‘聚元号’也声名鹊起。”

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聚元号”开始了平稳的发展。可就在他们准备把买卖做得更大的时候,日本军队占领了北平。在日军的铁蹄下,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没有保证,这时期,“聚元号”也是入不敷出,几乎到了不能维持的地步。就在杨瑞林为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又得到了一个好心人的帮助。在北平,他有一个朋友,在贵族女子学校当老师。可巧,这位老师在学校组织了一支射箭队,射箭队使用的弓箭,全部由老师介绍到“聚元号”购买。这一笔不小的买卖,当时可给杨瑞林解了燃眉之急。之后,每当杨瑞林生活出现困难,这位老师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回送来两袋面,下回送来三袋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聚元号”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杨瑞林一家人的励精图治,使得“聚元号”的生意逐年兴隆。1949年以后,“聚元号”弓箭的国内外销量很大。订货最多的是蒙古国,主要通过北京市进出口公司,与“聚元号”订了常年合,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当时在同行中还有三家比较有实力的弓箭铺,论手艺不比“聚元号”差,但蒙古国就是不要。无奈“聚元号”只有请其他几家店铺代做,做成后打上“聚元号”的字号,以此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解放初期,市民收入很低,钱很值钱。当时,一张弓卖36元,而制作一张弓的成本才6元,我家的月收入高达五六千元,在当时也算是高收入家庭了。”

“1951年,一个英国客户在‘聚元号’订购一批弓箭。做好后按行内规矩,将未上弦的弓和弦,一同寄到了英国。谁也没想到,就在弓箭寄出一段时间后,天津海关给‘聚元号’发来传票。原来,英国客户诉‘聚元号’寄去的弓没有上弦,无法使用。接到传票,大家对对方的无知感到可笑。年轻气盛的父亲杨文通自告奋勇要前去理论一番。他当即带上一张弓,坐车直奔天津。在法庭上,父亲毫无畏惧,据理力争。他当着众人面,用了一个漂亮的‘回头望月’,眨眼之间,弦便被上到了弓上,经过试射,性能非常好。而他娴熟的变魔术一般的动作,赢得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那几名英国人,也急忙站起身来,向父亲鞠躬表示歉意。”

“全国弓箭行业大都聚集在北京,从最初的17家到民国只剩7家,都位于弓箭大院里,这7家分别是‘聚元’、‘天元’、‘广生’、‘隆生’、‘全顺斋’、‘天顺成’和‘德纪兴’。由于弓箭制作工艺繁杂,要求又高,经验的积累特别重要,在短短几年内是不可能培养出全能型手艺人的,绝大多数行内的人也只会一两道工序。老弓箭铺的那些手艺人现在基本上都不做弓箭了。后来,就只有我父亲杨文通一人能制作传统弓箭了。这7家除‘德纪兴’外都与‘聚元号’有亲缘关系,彼此之间都非常了解。听父亲说:‘其他几家后代虽有人健在,但却没有一人能继承祖业。

1998年,“聚元号”第九代传人杨文通在朝阳区的某家属院内租借了一间平房,“聚元号”重新开张。杨文通省吃俭用,购买材料,利用业余时间重新捡起了弓箭手艺。在父亲的鼓动下,杨福喜辞掉了工作,在1998年后,全身心投入弓箭制造技艺的学习之中。刚开始的时候,父子俩一起做弓,杨福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父亲就立即指出来,所以只用了5年,他就基本上学会了全套手艺。
聚元号弓箭价格
聚元号弓箭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拉力等量身定做。“聚元号”弓箭出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竹木弓箭,聚元号弓箭价格7500元,另一种是牛角弓箭,聚元号弓箭价格是13000元,赠送五只普通箭。2014年竹木弓箭聚元号弓箭价格26000,牛角的弓箭价格是30000元。杨福喜老师现在没有徒弟,就和他儿子两个人做,三个月一把弓都可能出不来。

                                杨福喜老人和他制作的弓箭

                                 聚元号弓箭

上一篇:桦树皮制作技艺

下一篇:元上都遗址2012年申遗成功

更多关于 聚元号和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