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 浙江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哪些

浙江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哪些

来源:  浏览 5378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永洲
叶永洲四川简阳人。14岁到成都市青莲巷39号“樊青云”号学习蜀锦的传统技艺,师从樊青云,学徒三年,学习挽花、丢梭技能。1949年-1951年,师从“梭子大王”熊本兴先生学习挽花、丢梭。1951年进入了成都蜀锦厂,参与了复制“花楼织机”工作。1951年-1959年,在“第一纺织合作社”手工织造蜀锦,织出的锦品种繁多,难以统计。1983年至1993年受中国科协等组织委派,先后到美国芝加哥、纽约、瑞士等地用花楼织机表演织锦技艺。继承了大师们在投梭织造时的优点,博采众长,炼就了一身投梭的好本领。拉花和投梭时用力需适中,否则会出现严重的断头(经纬线断裂)现象。然而,经过叶永洲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断头率被控制得极低,他还开创性地将力学和美学完美结合,使织锦具有极高观赏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
郝淑萍1959年9月进入成都工艺美术技校蜀绣班学习,师从乔子平、彭永兴、肖福兴、毛成武、胡云生、张万清、黄炳成、刘绍云等,深得老师赏识并得真传。1984—2001年先后任成都蜀绣厂副厂长、厂长、研究所所长;2001年创建了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双面绣《芙蓉鲤鱼图》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画面以鲤鱼配芙蓉,绣出的鱼儿神情怡然、栩栩如生,画面没有一丝水纹,但通过配景和鱼的动感,使人感到所绣之鱼宛在水中。独立绣制和合作绣制的作品获金奖5项、银奖5项。绣制的蜀绣艺术品被赠送外国元首及友人,作品被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博物馆收藏。代表作:《芙蓉鱼》《蜀宫夜宴图》《舞者》、双面绣《竹林马鸡图》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锦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钱小萍
钱小萍江苏武进人。全国茧丝绸“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要研究丝绸现代织物和古代织物的风格、结构、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设计的丝绸新产品“花绒绸”、“凤羽绡”等曾获国家金龙奖。创建了苏州丝绸博物馆,旨在抢救、挖掘、展示和弘扬中国丝绸织物。擅长古代破损丝绸文物的复制,成功复制东周时期“条形几何纹锦”、“方孔纱”和“北宋•灵鹫球路纹锦”等珍贵丝绸文物二十余件;复制的先秦、两汉和隋唐的丝绸文物精品曾被国家博物馆、新疆博物馆、青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以及日本罔谷蚕丝博物馆收藏。撰写有关丝绸和文博专业的学术论文有30余篇,著有《丝织纹织》、《丝绸实用小百科》、《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分卷之一《丝绸织染》、《宋锦》等专著。

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蚕丝织造(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
顾明琪浙江湖州人,祖居南浔镇辑里村,1963年毕业于吴兴一中,此后在家务农,向父母学习辑里湖丝的缫丝工艺。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其祖父一代就以养蚕缫丝技艺为生,其父母后来更是成为辑里村有名的养蚕缫丝技术能手。目前,顾明琪已收其儿子儿媳为徒,把传统的湖丝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经过多年琢磨,顾明琪娴熟地掌握了传统缫丝的全部技艺,包括剥茧、挑丝、抬头、压轴、卷绕等工序,抽出的蚕丝洁白如雪,且粗细均匀。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绸伞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
宋志明浙江杭州人。1977年,宋志明进入杭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当时研究所有绸伞室、石雕室、刺绣室、灯彩室,西湖绸伞主要创始人之一——竹振斐先生主持绸伞室工作,宋志明师从竹振斐学做绸伞。绸伞的质量好坏,第一关决定在号竹,每年的六、七月份,要在茫茫竹海中,去选择生长期三年以上,节头均匀,无阴阳面的淡竹,做上标志,霜降过后再砍竹。伞骨检验也是一门难学的技能,验伞骨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伞骨长叉是否整齐,不能有长短;二是长叉的竹蔑是否均匀,不能有厚薄;三是长叉开槽是否均匀,不能有高低。竹振斐夫妇把号竹验竹等十八道工序,全传授给宋志明,宋志明全面掌握了西湖绸伞技艺,成为竹振斐的关门弟子,并一直坚持制作绸伞,不断改进创新。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获希望杯。2005年“手绘新西湖全景图西湖绸伞”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作品奖。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羌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王国芳
王国芳四川省汶川县羌锋村人。自幼跟随母亲学习刺绣,12岁时已能飞针走线,绣出花鸟、山水、建筑等精美的羌绣制品。以羌民族独特元素为基调,熟练掌握构图、绘画、色彩搭配、针法等技能进行刺绣。掌握了羌族刺绣中常用的20多种针法。主要以羌族喜爱的云朵、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题材进行制作。绣制的作品,无不秀丽精致,栩栩如生。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也有用少许色线挑的。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构图严谨,整齐匀称,装饰性强。绣制图案的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代表作:“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瓜瓞绵绵”、“群狮图”、“石榴抱仔”、“万字符”等。
 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嘉良
王嘉良生于1939年10月,缂丝世家第五代传人。9岁就上机操梭。1955年,随父进苏州市刺绣工艺美术合作社。其后“进步变速”,缂艺日臻。1974年后,应浙江省德清市、江苏省东台市相继邀请,受聘缂丝技术指导。1979年,进吴县缂丝总厂,任技术指导、车间主任和缂丝研究室副主任。1980年,以缂丝的多种技法缂制一幅《三星图》,这在当时缂丝艺坛上为“一花独放”。1982年,《三星图》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百花奖”。1983年,他缂制马超俊设计的《得意图》,获得成功。随后缂制《金丝猴图》、《桃寿图》、《莲塘乳鸭图》、《紫乱雀图》和《献寿图》等。其作品《圣母像》、《如来佛祖》、《博古》、《蝶穿牡丹》和《抽象》等,获吴县市工艺美术四新产品三等奖。1985年3月,缂织品《耶稣》获吴县工艺美术服装学会和吴县工艺美术学会等创作设计奖。同年,《蝴蝶》缂丝图获苏州市美术工艺公司四新产品二等奖。1986年,受省丝绸进出口公司的委托,研制缂丝产品“拉挂”立体画面成功。1987年,被评为工艺技师。2002年缂丝《三异祝寿图》获苏州市第一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5年3月,荣获首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称号。2008年5月,获“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3年被评为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
姚惠芬江苏苏州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77年开始学习刺绣,1988年起拜苏绣“仿真绣”创始人沈寿大师的第三代传人、苏州刺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牟志红为师。1995年,拜苏绣虚实乱针绣的创始人任慧娴为师进一步学习苏绣虚实乱针绣的理论与技法,系统掌握了苏绣仿真绣、乱针绣等几十种针法。1998年,在苏州高新区镇湖镇创办了琴芬绣庄。在虚实乱针绣及写意刺绣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与风格,首创了“简针绣”技法,创作了《董建华肖像》、《素描少女肖像》、《葡萄少女》以及《写意牡丹系列》、《写意花鸟系列》、《写意水乡系列》等刺绣作品。代表作品有《花神》、《张大千肖像》、《泼彩荷花》、《贵妃醉酒》、《李白诗意》等。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
周双喜高级工艺美术师。曾祖父为江宁织造局织造堂工匠,祖父有织造作坊,父亲是中兴源丝织厂云锦织造技师。1973年参加工作,从事云锦织造工艺的研究和实践工作30多年。对不同组织工艺的云锦妆花品种有独特的研究,熟悉云锦各类妆花品种的装造工艺流程和织造方法(包括妆花缎、妆花纱等)。熟悉大花楼木织机和小花楼木织机的工艺装造和织造要求,技艺高超,作品完全能够体现设计要求。1983年起,主要负责古代丝绸文物的研究与复制工作,在云锦的织造工艺、古代丝绸的复制、研究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为云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7年,参与编写了大型画册《中国南京云锦》以及《南京云锦企业标准》,制定编写了云锦织造工序工艺规程和操作规范。2006年,被授予“中国织锦工艺大师”称号。
 

    

上一篇:面人汤传人汤夙国离开了我们

下一篇:2015年湖南省增补16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更多关于 浙江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有哪些 的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