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图》原本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绘画作品。张萱原作《捣练图》已不复存在,此件作品是宋徽宗摹本,后有清代学者高士奇跋。《捣练图》这幅长卷式的画卷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别致的古代艺术品。
《捣练图》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
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又称“捣衣”,是古代制作衣服的重要工序之一。“练”是一种生丝制成的丝帛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且发黄,必须经过沸水煮泡和漂白,再用木杵反覆捶捣才能溶解帛上的丝胶,使之洁白柔软。捣好的素练经熨烫平整,最后被裁剪,缝制成衣裳。丝制成丝帛大约在汉代前后,作为新的精炼工艺,捣练法出现。捣衣缝制为御寒,捣衣便多在秋季。
《捣练图》技法
《捣练图》宋徽宗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面分三部分。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而是注重对劳动场面中流露情绪的细小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示出笔下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如捣练中的挽袖,缝衣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退,几个小孩的穿插,一女孩在煽火时以袖遮面及另一女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
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完全符合张萱所画人物“丰颊肥体”’的特点在技法的运用上也与之相差无几,使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的特点,是人们了解和研究张萱、周昉仕女画及唐代仕女画成就的重要参考资料。
《捣练图》绘制在细緻平滑的宫绢上,并无作者和摹者的款印,卷首题跋: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真迹”。另有金章宗用瘦金体题“天水摹张萱捣练图”。瘦金体由宋徽宗独创,笔画劲挺秀丽, 风格独特。金章宗完颜璟爱好书法,曾在朝中设立书画院,“凡好书札,悉效宣和(徽宗时年号),字画尤为逼真”。完颜璟学宋徽宗的字,几乎可以乱真。从这些题跋上推测,金章宗完颜璟曾经是这幅《捣练图》的收藏者。
1126年,金兵攻下宋朝都城汴京后,从宋宗室处掠夺了大量书画文物。这幅曾著录于《宣和画谱》的唐画摹本便是其中之一。金章宗题“天水摹张萱捣练图”,天水是地名,位于今甘肃境内,是赵氏郡望,所以宋朝也被称为“天水一朝”。有说法认为这二字指代赵佶。然而纵览全图,并没有“御制”、“御书”等徽宗款识,书法鑑定家徐邦达、杨仁恺则认为此画应由宋代画院高手代笔。
《捣练图》在清代的印记,来自画中所题“高江邨清吟堂秘藏”,此为清代学者高士奇的印章。高士奇是清代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善考证,曾为康熙讲书释画,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宋徽宗摹本唐代张萱《捣练图》
来源: 浏览 1283 次
更多关于 宋徽宗摹本唐代张萱《捣练图》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