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俗 > 民间艺术 > 民间手工艺术蓝夹缬

民间手工艺术蓝夹缬

来源:  浏览 3312

 蓝夹缬是我国印染历史上复色夹缬的遗存,是传统手工制作蓝花布的一种,自明清后仅存传于浙江温州及周边地区。温州蓝夹缬为我国传统印染“四缬”技艺之一,是我国雕版印染、印刷的源头。
    温州蓝夹缬其技艺曾普遍流传于浙江南部的温州市,至今下辖的苍南县以及瑞安和乐清两个县级市均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夹缬”本指古代朝廷中染制出图案花样的丝织品,后流传民间,在棉织品上染制,也称“夹缬”。我国浙南地区以蓝草汁为染料,在丝或棉织品上染制出图案花样的,我们就称为“蓝夹缬”。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华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蓝夹缬溯源
  蓝夹缬技艺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起于秦汉,盛于唐宋,唐明皇曾将其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这些实物的残片,至今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视为国宝级珍藏品。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最后仅在浙南地区保存下来,以温州为中心,向台州、丽水等部分接壤地区辐射。古代的染料,主要分为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两类,先秦至汉代,主要是使用矿物颜料,汉以后,矿物颜料主用得不多,植物染料日趋普及。植物染料发展至唐代,便成了相对固定的印花用染料,两宋至明清一直沿用不衰。浙南几个县其中染缬工艺流传到温州一带,据《永嘉县志•风土》记载:陆地则种豆芋、麻、枲、木棉之属,女红罕事事剪锈,惟勤纺织,虽女孩老媪未当废织,纺织如此,印染也然。《通志温郡蓝靛》,又载“红花靛青二种,颇利于民,实其地之专产,又言蓝有三种,蓼蓝染绿、大蓝染碧、槐蓝染青三蓝皆可为靛。农历六月中旬前后靛青叶生成熟,呈黄绿色,杆高一米左右,以手指碾碎液汁变青,此时可摘割,再隔二三月,可第二次摘割,蓝叶之内含有靛质,浸于水中使之发酵,则靛蓝可以炼制,浸渍可用陶缸或砖池,浸泡时间80-100小时(根据气温而定)发酵完毕后,将残叶捞去,浸出之液呈黄绿色,同时用碱剂石灰按10%比率加入搅拌使之氧化,可使靛蓝沉淀而成,靛蓝沉淀后去掉上部的水,再进行过滤,靛蓝膏制成,然后在恒温室内保存,并在靛蓝膏中保持足够的水份,用时加入发酵剂及发酵培养剂即成为植物染料靛蓝用于染缬。温州至今完整保存雕版、制靛、印染等工艺流程。原遍布温州各县(市、区)的蓝夹缬染坊,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陆续歇业后,一位苍南农民在外籍商人的资助下开设染坊,至今又断续作业,并对该技艺的传承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蓝夹缬技艺特征
  一、工艺特征:以雕版紧夹织物,浸于染液而完成。主要特点是程序的多样性,技艺的精湛性。蓝夹缬技艺包含了织布、制靛、雕版刻制、印染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烦琐的程序,而且各个程序讲究技巧、工艺精细、要求高。
  二、纹样特征: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蓝夹缬的纹样特征为研究戏曲以及民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使用特征:仅用作被面,是流传地民间婚嫁必备用品。蓝夹缬在浙南地区是婚嫁必备物品,和生活密不可分。当年几乎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染坊,较为富有的地区(当时经济发达的“浙江三桥”之一的虹桥镇蓝夹缬印染十分繁荣),甚至1个村庄就有2家,当地民谚用“嫁囡儿连一床夹花被也冇(没有)”,讥讽人家嫁妆贫寒、礼数不全。
制作工艺
温州蓝夹缬制作工艺
  原材料及使用工具
  1.织布——主要材料:棉纱、米汤等;主要工具:纺车、织布机等;
  2.雕版——主要材料:木版、纸张、浆糊等;主要工具:雕刻刀具、锔子棒、钻头、刷子等;
  3.制靛——主要材料:靛蓝枝叶、海灰等;主要工具:竹棍、靛耙、木桶、密筛、靛筐等;
  4.印染——主要材料:雕版、靛青、坯布等;主要工具:染缸、元宝石、杠杆组、染布棚等;
工艺制作流程及方法
    包括织布、雕版、制靛、印染等程序:1.织布流程包括纺纱、上浆、织成等;2.雕版流程包括贴粉本、刻纹样、通水路、拓回粉本等;3.制靛流程包括浸泡、打花、过筛、沉淀等;4.印染流程包括染液发酵、坯布装版、下缸上色、漂洗晾晒等。
    一、雕版传承谱系,雕版工艺是蓝夹缬区别于其它印染工艺的本质所在,雕版艺师的传承决定着蓝夹缬技艺的延续。温州各地区的蓝夹缬染坊所使用的雕版,全部由瑞安市(县级市)的两大雕版世家制做供给。
  二、制靛传承谱系:靛青是蓝夹缬的印制染液,温州历史上的种靛区有乐清中雁山麓、文成玉壶、平阳腾蛟等,其中乐清中雁山麓的十几个村落如赤水垟、黄檀硐等,所出靛青质优量多,有“靛青村”之称,至今尚有40多位老靛农每年坚持种靛、打靛,其传承多为父子相传,多在四、五代以上。
    三、印染传承谱系:蓝夹缬曾是温州地区的日用被面,印制蓝夹缬的染坊遍布温州城区。
    蓝夹缬是浙南民间的婚嫁必备被面,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洞房里最重要的摆设之一。其中乐清蓝夹缬技艺和温州蓝夹缬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结实耐用的蓝夹缬被面,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往往伴随夫妇俩几十年,甚或一辈子,直到20世纪70年代,蓝夹缬才逐渐退出日常生活范畴。

 

上一篇:老北京旗人的吃民俗文化

下一篇:中华老字号老北京小吃烤肉宛

更多关于 民间手工艺术蓝夹缬 的信息
  • 暂无信息!
民间艺术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艺步骤

福州脱胎漆器手工..

福州脱胎漆器以轻巧、精美而闻名,因为成分只有漆、夏布或绸..
白与黑的艺术:乌铜走银手工艺

白与黑的艺术: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画

山西忻州宁武炕围..

“炕围画”在山西省尤其以山西忻州宁武、忻州原平、代县的炕..
民间艺术缩骨功

民间艺术缩骨功

缩骨功,也叫缩骨术也叫卸索,卸索的表演,这就是缩骨功。卸..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工艺

宫廷鸟笼制作技艺起源于200年前的清代八旗子弟。宫廷鸟笼..
风筝魏

风筝魏

风筝是民间传统手工艺术,而风筝魏就是过去老手艺人的一个品..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特点

明代手工艺漆器的..

明代漆工艺的活跃与明王室对漆器的推崇与重视有着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