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画廊 > 画廊动态 > 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

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

来源:  浏览 3124

安徽博物院院庆60周年之际,安徽博物院特遴选馆藏书法、绘画精品共86件,组成《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丹青似锦  美不胜收

中国绘画史,从最初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借助刻划工具和天然矿物质颜料在陶器、地面、岩壁上涂鸦起,逐渐发展到使用笔墨在墙壁、绢和纸上作画抒怀,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这期间,在无数画家不断的探索创新下,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具有鲜明中华民族风格的绘画美学体系。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作品浩如烟海,精品佳作数不胜数。虽然我院收藏的传统书画作品,仅为九牛一毛,但也是中华民族祖先们精神文明结晶和遗存,我辈必当妥为珍藏并加以宣传和深入研究,以裨后来之人的文化事业。

我院馆藏书画作品,在题材上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图舆各科齐全,在技艺上水墨写意和工笔设色诸法俱臻,在风格上宫庭富丽或江村野逸品貌均备。作品的时代主要以明清两季居多,而且往往可见孤本绝笔以及种种特稿,殊为珍贵难得。

一、明朝稀珍妙绝

明代初期,宫廷画家们依旨恭画帝后肖像、帝王行乐图、宗教壁画以及御供山水花鸟,呈现出取法南宋院体画的面貌。而江南的文人画家则继承了元代水墨画的放逸之风。中期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其中“吴门画派”强调笔墨情趣,促使了绘画面貌多样的发展和笔墨技巧的进步。明代晚期,董其昌力倡南宗和画外功夫,参褝入画,使绘画表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明代人物画发展缓慢,处于低潮,然宫廷画家作品表现出高超的人物画水平,肖像画的写真技巧成就最高。明代花鸟画大家众多,诸如边文进、孙隆、林良、吕纪、“吴门四家”、陈淳、徐渭等。明代是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绘画和理论皆有较大发展。
二、清代流派纷呈

清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统治者重农抑商、闭关自守和专制的文化政策,导致了思想的禁固奴化和绘画领域的摹古倒退。尽管画家们大多局限于对前人笔墨技巧的溯源不能自拨,但仍不乏异禀杰出的画家敢于超越俗流、运古开今,笔下放射出璀灿的时代艺术光芒。

我院清代传统绘画的收藏,可谓是精彩分呈。其中,既有宫庭正派御供精品,也有画坛主流的代表作品,更有文人骚客的野逸僧味,以及职业画师的楼台界画、廊苑仙境,且件件皆属罕见之作,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的人物画主要呈现为两大阵营,宫廷画家和平民画家,各具特色。清末,“海上四任”的崛起,将中国人物画推向了雅俗共赏的新高峰。清代花鸟画,渐为趋俗。石涛、“扬州八怪”,以及海上“四任”和虚谷、朱偁、赵之谦、吴昌硕等绘画名手,影响了近现代的绘画艺术。清初,以渐江、石溪、龚贤等遗民派和以梅清、石涛为代表的自我派,新振了衰微了的山水画坛,与“四王”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的正宗山水分庭抗礼。同时“金陵”、“姑熟”、“新安”、“宣城”等画派野战艺坛,以画明志。清中期,“扬州八怪”彰显个性、标新立异。他们的艺术创新实践不仅发展了文人画的思想理论,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三、近世奇葩移俗

清末民初中国的画坛景象虽然萧条,但由于西来欧风相渐,使得接受了新思想洗礼的艺术家们,对古代绘画重新加以评定。突破“四王”的衣钵,倡导美术革命,开始仿照西方的模式作画。“海派”、“京派”、“岭南派”、“长安画派”等流派风起云涌,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汪采白、赖少其等名家辈出,振聋启瞆,引领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当代的步伐。

第二单元 墨韵万方、灵动如云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书法艺术的自觉化,从汉字的萌生起,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商周甲骨文形式美和金文线条美,到秦统一中国后汉字由章法美、风格美演变为由繁到简,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直至东汉末,书法的艺术性才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书法艺术,其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和具有姊妹性质的绘画艺术具有一致性,故而二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彼此相为互补共生,能够全面综合地体现创作者主体的精神气质和学识修养。使观者能够从这些抽象的符号中,去理解它的字体性质、艺术源泉、美学特征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释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远古遗珠拾萃

我院所藏书法作品,真、草、篆、隶诸书体均备,最早见于文字未统一前的战国时期字势纵长鸟虫篆体。其中,诸如北凉隶书《贤劫九百佛名品经》、唐行书《二娘子家书》、南宋张即之《楷书华严经》等,均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具有深邃意义的珍奇瑰宝。

二、中古百花齐放

明代近三百年间,活跃的法帖传刻活动和士大夫清玩风气的盛行,影响了书法创作,导致整个明代书体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的篆隶八分及魏体,而以纤巧秀丽的行楷居多。士子们为求干禄,竞相摹习制诰碑版之用的“台阁体”。虽然姿媚匀整、横平竖直的书坛习尚使得有明一代书法缺乏生气,未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是仍有少数文人书画家敢于追求艺术情趣而彰显出个人异禀的风格。

明早中期尚态,此时的书坛,既是一字万同的台阁体、帖学盛行的一统天下,也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晚明异趣繁多,晚明书坛上掀起批判思潮,颠覆传统审美情趣。这使得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呈现出风雷震荡的复杂局面。

三、近古异彩纷呈

清代,在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雄浑渊懿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活跃了书坛气氛,促使流派纷呈、局面兴盛。呈现出帖学、碑学、碑帖融合派的三分之势。安徽地处南北要冲,东南的吴越文化区是帖学的营垒、北边的齐鲁文化区与河洛文化区,蕴藏着丰富的传世汇帖和碑刻文物宝藏。我院珍藏的法书、函札内容繁多,几乎囊括了有清一代书坛各家手迹。

明末清初之际:此时,社稷祚易,大批的前朝如志烈、名臣、隐儒、高僧等遗民书家,如王铎、付山、朱耷、归庄、宋曹、许友、郑簠等,诗词血气喷涌,字势倔傲狂放,笔底风雷激荡,意在渲胸怨气,独标风格令人目惊心骇。清初董赵帖兴:清初康熙酷爱董其昌,乾隆尊崇赵孟頫,故而帖学一派,非董即赵。

四、清末碑学勃兴:

嘉庆道光前后,阮元、包世臣等人倡兴碑学,杨沂孙、吴昌硕、何绍基等复从实践舆理论两方面奠定基础,坚定地树立起了与帖学相对立的书法流派。对此,我院收藏既有如林则徐、翁同龢等继承晋唐传统者,也如有张廷济、朱为弼、徐同柏、赵之琛、释达受、吴熙载、杨岘、杨沂孙、吴大澄、莫友芝、黄士陵、吴昌硕、张祖翼等力主发展秦汉籀篆者,更有兼宗两大传统并寻求融通的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杨守敬、康有为、奚冈、陈鸿鸿等北碑隶书或以写行、楷著名的书家戴熙、阮元、包世臣、俞樾、杨岘、蒋仁等人作品,亦不少珍藏。
展览的艺术精品
明 沈周《椿萱图》

明 唐寅《匡庐图》

明 陈淳《山茶花图》

明 董其昌《纪游图》之《大田县图》

华喦《林和靖梅鹤图》

仇英《九歌图》陆时化行书题跋
仇英《九歌图》程绍寯小楷书题跋

仇英《九歌图》之《将军国殇图》对题

仇英《九歌图》之《东君像图》

仇英《九歌图》之《少司命像图》

仇英《九歌图》之《东皇太一像图》

仇英《九歌图》之《东皇太一像图》
清 弘仁《晓江风便图》局部

查士标《抱琴山幽图》局部

文徵明《花坞春云图》局部

郑燮《竹石图》

金农《墨梅图》

南宋 张即之 华严经之一
南宋 张即之 华严经之二

南宋 张即之 华严经之三

南宋 张即之 华严经之四

明 陈继儒《行书五言诗》

清 巴慰祖《隶书修周公礼殿记》

清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上一篇:陈崇光•黄宾虹•扬州近现

下一篇:魏晋壁画墓壁画填补了中国美术史的空白

更多关于 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 的信息
画廊展览

画中三千界—...

画中三千界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甄选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两代道释人物画像精品百...

“十届齐鲁风...

“齐鲁风情油画展”是由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主办,山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山...

吐纳英华——...

陈湘波国画作品展于2016年9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陈湘波拿出历年来积淀的工...

【画廊展览】...

“影射”幕布上的实像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2016年7月底到9月推出的画廊展览...

两点之间,没...

两点之间,没有直线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利阿贺拿“回...

2015年7月5日(星期日)下午4点,利阿贺拿艺术空间自成立以来的第三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