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淡雅中的高贵,明清素三彩瓷器

淡雅中的高贵,明清素三彩瓷器

来源:  浏览 1818

明清素三彩瓷器以用色淡雅为主,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不是古人喜欢艳丽之色,民国时期外国收藏家将明清素三彩瓷器价格抬的很高,所以明清素三彩瓷器在拍卖界和古玩界价格昂贵,其中以黑地素三彩为最高贵。
明清素三彩瓷器的起源
明清素三彩瓷器肯定是收到唐三彩和辽三彩的影响,在明代成化年间发展成熟,有出土的文物为证,真正繁荣的时期是明代正德、嘉靖、万历时期都有烧造,真正衰落的原因是明代晚期斗彩和五彩瓷器的创烧,让素三彩瓷器逐渐没落了,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又复烧了,而且有了新的创新。
明成化素三彩鸭薰
明成化素三彩鸭薰

明清素三彩瓷器特点
明清素三彩瓷器是高温的素瓷胎,瓷胎更坚硬,可塑性强,比唐宋辽的淘胎更好,上釉呈色更漂亮。
明清素三彩瓷器是釉上彩低温瓷器,素三彩是在涩胎上以彩釉填绘早已刻划好的纹样,经低温再次入窑经800—900℃二次烧成的颜色釉瓷器。
明清素三彩瓷器不只是有三种颜色,除了没有红色外,可以增加其它釉色,随意组合。
明清素三彩瓷器可考的从明代成化开始,正德时期素三彩开始繁荣,明代正德时期的素三彩器虽不多见,但烧造精细,色彩光亮;
明代嘉靖素三彩瓷器釉色浓重沉闷,跟正德时期素三彩比较不够鲜艳匀净,显得古旧,胎体上多有粗线条的暗刻花装饰;
万历时期素三彩器开始出现色地,有各种的颜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坯胎上。
到了清代康熙素三彩瓷器发展到了顶峰,色地三彩大量出现,还出现了珍贵的黑地素三彩。
黄、绿、紫三色釉瓷器为什么叫素三彩?

黄、绿、紫三色釉瓷器为什么叫素三彩?“素三彩”之“素”有两种含义:
第一,因为此类瓷器不用或者少用红色釉,而古人认为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
第二,因为这种瓷器都是用素胎上釉烧成。
“素”的理解,我以为从颜色计,在古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的说法,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所以得“素三彩”之名。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

  明正德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高12厘米,口径15.9厘米,足径4.6厘米。明正德靶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与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可见有修整痕迹。外壁绿地素三彩缠枝莲纹装饰,其上结有一黄、二白、二孔雀蓝共5朵莲花,2朵孔雀蓝莲花为黄心,其余3朵均为孔雀蓝色心。碗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釉面莹亮。无款识。明正德给人以沉静素雅之美感。

明万历素三彩团龙瓶
素三彩团龙瓶
明万历素三彩团龙瓶,高37.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16厘米。瓶锔口,短颈,溜肩,瘦胫,圈足外撇。颈部及近足处均绘有一周黄彩宽带纹,肩部以青花绘莲瓣纹,外壁以孔雀蓝釉为地,黄彩饰团龙纹。

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壶

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壶,高37.5厘米,口径2.5厘米,腹径27.2厘米。清康熙素三彩茄式壶造型奇特,胎体厚重,为清康熙官窑所独有。壶小口,曲长颈,口至颈渐粗,球形腹。因形如圆茄,故俗称“茄式壶”。通体施白釉。颈之近肩处以黄、绿、墨3种色彩绘卷枝纹装饰带。腹下部绘绿彩绣球花纹一组。


中华民国素三彩八仙纹薰炉
中华民国素三彩八仙纹薰炉通高35cm。中华民国素三彩八仙纹薰炉为素三彩,炉身与盖以子母口相扣合,炉盖镂空八卦纹饰,堆塑灵芝状盖钮,盖作八面斜坡状,且转角处出戟。炉身为八棱柱状,双肩出一对龙衔珠形耳与口沿外壁相连,造型对称,八棱转角处出戟,炉身八面分别刻划八仙图案,其间饰以卷云纹,近足处为八宝纹饰,八瓣蕉叶形足。整器施蓝釉地,黄紫彩。

明代素三彩瓷器因其色调典雅端庄、清新明快,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古朴雅致的美感,素三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淡雅之色,因为稀有所以珍贵。

上一篇:除去铅华,晚清民国浅绛彩瓷器

下一篇:“宣红”明代如宝石一样璀璨的颜色釉瓷器,了解宣德

更多关于 淡雅中的高贵,明清素三彩瓷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