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除去铅华,晚清民国浅绛彩瓷器

除去铅华,晚清民国浅绛彩瓷器

来源:  浏览 2137

清代瓷器以艳丽著称,尤其乾隆时期对瓷器釉色的追求更是艳丽无比,而晚清民国时期出现了一种跟粉彩、五彩瓷器完全不一样的轻浅釉色,是一种祛除铅华的一种釉色,这种瓷器釉色迅速被当时文人所青睐,很多有才学的文人也加入创作浅绛彩瓷器之中,因为当时加入浅绛彩瓷器绘制的知名文人很多,所以浅绛彩瓷器在当时很具有收藏价值。

浅绛彩山水人物图筒形盖罐

浅绛彩瓷器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用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浅绛彩瓷器经低温烧制而成的彩瓷。其艺术效果与浅绛画相似,所以中国陶瓷界叫它“浅绛彩瓷器”。

浅绛彩瓷器特点

浅绛彩瓷器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浅绛彩瓷始创于清代晚期咸丰年间,以取法元代画家黄公望的浅绛山水画法,在瓷器上进行绘画而得名。
1.浅绛彩瓷器釉色淡雅、脱俗,符合文人画特点,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2.浅绛彩瓷器是文人制瓷,把瓷器与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是浅绛彩瓷器重要特点之一,也是浅绛彩瓷器具有文人气息的特点。因为浅绛彩瓷绘尊崇、仿效的文人画风。
3.浅绛彩瓷器借用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
,这在清朝青花瓷就有中国画技法的引用,不算是创新了。
4.浅绛彩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鲜活的个人性情,表现陶瓷制作者的个性,浅绛彩瓷器将陶瓷工匠张扬的个性在瓷、画中畅快伸展,呈现出姿态各异、风格迥然、文化气息浓郁的特点。或空灵、或粗犷、或优雅、或奔放,不再受封建社会思想的束缚。
晚清浅绛彩瓷器发展的四个阶段: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太平天国军队烧毁位于江西景德镇的御窑厂,原有工匠大多失散。重建时,选派、征集了一批文人画家进入御窑厂从事创作,促使文人画风直接深入到瓷绘工艺当中,这是催生浅绛彩瓷诞生的历史机遇。

浅绛彩瓷器发展初期,产生于道光末年,此时介入浅绛彩的多为御窑厂画师和文人画家。

浅绛彩瓷器发展,光绪前十年1875-1884年。绝大多数浅绛彩瓷都产生于光绪时期。
浅绛彩瓷器发展高峰,光绪中十年1885-1894年,为浅绛彩黄金时期。浅绛彩瓷最为繁荣的时期,御窑仅有几十名高水平的画师和十余名文人从事浅绛瓷绘。

浅绛彩瓷器没落时期,宣统、民国时期。
浅绛彩笔洗
 浅绛彩笔洗一面,近景绘束发男子,右手持烟,腰间佩拂尘,马儿在前缓步前行,左前方绘远景篱笆、树木,


  一面黑彩书诗文“砚田半亩,清泉两斗,墨耨笔耕,丰饮可守。

   一面依次书“大吉昌,宜虞王”,“大吉洗义六字,金银缕丝形式之状”,“欢喜吉祥”,“欢喜吉祥四字”。这个笔洗画面色彩淡雅,人物悠然自得,但彩色稍有磨损。

民国浅绛彩山水人物图双铺首琮式瓶

 民国浅绛彩山水人物图双铺首琮式瓶。瓶身两面绘图,一面绘头戴风帽的拄杖高士,站立于苍劲的梅花树下,一只灵动的白鹤栖立枝头,仿佛是在两相对望,黑彩书“梅妻鹤子”,画面描绘的是北宋隐逸诗人林逋故事。

两侧面饰铺首衔环,一面用矾红彩书金文“宜子大吉”,另一面书“日新千金”。这件瓷瓶画风老道,画面清高淡泊,展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高洁、归隐主题,文人气息浓厚。同时,以金文作装饰,书写“宜子大吉”、“日新千金”之类的吉祥语。

程门 浅绛彩人物纹瓶

上一篇:同治粉彩瓷器特点,如何鉴别

下一篇:淡雅中的高贵,明清素三彩瓷器

更多关于 除去铅华,晚清民国浅绛彩瓷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