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古玩专题 > 错金博山炉

错金博山炉

来源:  浏览 4339

错金博山炉是北博物院“镇馆之宝”,1968年出土于满城县陵山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错金博山炉是西汉时期的熏香用具。艺术品工艺精湛,装饰华美,举世闻名,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手工艺的高超。
错金博山炉通高26厘米。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这首出自无名氏之手的汉代古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铜炉器”即博山炉的形制及作用。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初期大都是素面铜炉,后出现错金银装饰。其来自于焚香习俗,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点燃,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苏合等香料传入本土,这种树脂类香料不像茅香那样可以直接燃烧,须制成香球或香饼,下面承以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汉代神仙方术流行,人们多向往长生不老的仙境,博山炉盖作尖锥状,雕镂成起伏的山峦之形,“博”其意为众多,博山指传说中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修仙得道的理想场地,故名博山炉。据《西京杂记》记载:长安丁缓善做博山炉,能够重叠雕刻奇禽怪兽以做香炉的表面装饰,作为香炉的“鼻祖”,博山炉工艺之繁,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五足或三足香炉。当时,博山炉盛行于宫廷和贵族的生活之中。六朝《咏博山炉》诗曰:“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谢惠连《雪赋》写道“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因博山炉曾盛极一时,因此多有精品存世,著名的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降龙博山炉”、河北博物院藏“骑兽人物博山炉”、故宫博物院藏“绿釉莲瓣蟠龙博山炉”等等,但最为精彩的还当属现陈设于河北博物院《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中的“错金博山炉”。这件错金博山炉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系分别铸造,用铁钉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随意开合,便于放取香薰料。博山炉通体错金,纹饰自然流畅,金丝粗细得当,细的犹如毫发。炉座圈足用细金丝错出卷云纹,座把透雕三条腾出波涛的蛟龙,蛟龙头部托住炉盘。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挺拔峻峭的山峦,山峦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活泼机灵的小猴蹲坐在山峦高处或骑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们身背弓弩巡猎山间或追逐逃窜的野猪,几棵小树点缀其间,刻画出秀丽的自然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细部又使用错金勾勒渲染,使景物更显生意盎然。炉盖因山势镂孔,香料点燃后,香烟从镂孔处袅袅而出,缭绕在山峦景物间,产生山景迷蒙,群兽灵动的奇异效果,如此造型生动,制作精美的器物,为汉代文物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上一篇:西汉古灯长信宫灯

下一篇:古代带钩

更多关于 错金博山炉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