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篆刻 > 篆刻印章 > 清代康熙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官印

清代康熙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官印

来源:样子网  浏览 4270

清代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印造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是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郡王的重孙的官印。此官印印章是银子材质的,印面呈正方形,印纽为后坐前立虎,边长10.5厘米,厚2厘米,通高11厘米。印文阳刻满、蒙两种文字,由左向右六行,左三行为蒙文,右三行为满文,汉文译为 “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印座侧面以满、蒙两种文字阴刻“康熙二十五年四月”。

清代康熙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官印是内蒙古赤峰的翁牛特旗,左右两旗的官印,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郡王的重孙的官印。官印是是政权机构、官员的权力凭证,广泛钤用于各种公文,是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建立札萨克旗的进程中,清王朝亦颁发札萨克印,这是清王朝对各旗札萨克封授中最重要的权力象征物,是札萨克权力地位合性法的重要标志物。清朝官印早期为满、蒙两种文字,后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在制造和管理上有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对于官印质地、钮式、印形、尺度、称谓、款识等都有严格规定。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银质官印是除御宝外实际印信中的最高品质,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三品以下皆用铜印;在钮式上,御宝用龙钮,公、侯、伯以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的银质官印都用虎钮,其他官员用直钮(后演化为圆柱钮)。翁牛特左翼札萨克印为虎钮银质官印,由此可见此官印印章的品级。

翁牛特旗是清朝首封的13个札萨克旗之一,该机构设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当时分设翁牛特左、右二旗。翁牛特意为“神圣的山”,最初为蒙古部落名称,因原部落人信奉山神而得名。据史书记载,翁牛特部,原属阿鲁蒙古的一部分,是成吉思汗弟弟斡赤斤后裔的部落。还有另一说法,翁牛特即“有王的部落”。有人认为翁牛特部系元太祖之弟乌真诺颜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其始祖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孙巴彦岱洪古立。对此目前尚无定论。明末,翁牛特部与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茂明安、乌喇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等多个小部统称为阿鲁蒙古,驻牧于呼伦贝尔地区,大约在额尔古纳河至石勒喀河以西一带放牧。皇太极天聪六年(1632年),部落首领逊杜棱及其叔父栋岱青率部归顺后金,受封于原藩地(即现在的赤峰市翁牛特旗全境、赤峰市松山区大部分、河北围场)。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逊杜棱置翁牛特右翼郡王旗,世袭多罗杜棱郡王;栋岱青置翁牛特左翼郡王旗,世袭多罗贝勒。 
    翁牛特左、右二旗首封札萨克,在官方文献记载中互有不同。乾隆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则例》、《大清一统志》和嘉庆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大清一统志》以及《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道光本《理藩院则例》、《皇朝文献通考》、《皇朝舆地通考》、《清史稿》等文献均把翁牛特左旗的首封札萨克记作栋岱青,右旗记作索音或逊杜棱,前者号多罗达尔汉岱青,后者为多罗杜棱郡王。而乾隆内务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光绪朝《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和《蒙古游牧记》则有不同记载,栋岱青为右旗首封札萨克,逊杜棱为左旗首封札萨克,爵号亦随之颠倒。有学者依据有关材料,证明多罗达尔汉岱青一系始终由栋岱青一系承袭,而逊杜棱一系则始终承袭杜棱郡王一爵。故翁牛特左旗当为栋岱青所管旗,逊杜棱为右旗首封札萨克。
    栋岱青死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在其长子、孙子之后,其重孙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承袭爵位和官衔。这枚银印正是康熙皇帝颁赐给栋垈青的重孙的官印。

                                         清代康熙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官印印章

 

 

上一篇:故宫里的田黄石印章

下一篇:福建寿山荔枝冻石

更多关于 清代康熙翁牛特左翼札萨克银官印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