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篆刻 > 文房用品 > 印泥盒

印泥盒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3194

印泥盒是随着古代书法和字画艺术发展起来的文房工具之一,依托于印章。印泥盒也叫印奁、印色池。文人用其蓄藏印泥,因宋以前用印一般为泥封、色蜡、蜜色、水色等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泥。印泥盒材质很多有瓷器的、玉器的、紫檀红木的、青铜的、犀牛角的、象牙的、漆器的。

天然木蟹式印泥盒,清,通高3.9cm,最宽10cm。清宫旧藏。
  盒以天然木根略加裁剪雕刻,制成螃蟹式。其背部粗糙,腹底光润,口眼清晰可辨,四足参差,螯举横挡,并保留半环形木枝,使蟹足置于其上,盒体安放稳定,设计十分巧妙。蟹背甲掀起,即为盒盖,出人意料。盒内壁髹金漆,可用以盛装印泥。此盒貌似不事雕琢,实则颇费一番匠心,是一件极为奇巧的文房玩物。


 紫檀雕花卉纹圆印泥盒,明,高3.1cm,口径6.9cm,足径3.3cm。
  圆盒紫檀质,向内折边小口,扁圆,卧足,曲度和谐优美。盒盖面及盒壁上均凸雕大朵山茶花,周边以梅花装饰。雕刻风格粗中带细,硬中有柔,尤其是在花卉的翻瓣处理上,作者以较浅的雕饰表现出花瓣的卷曲及层次,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巧。
  紫檀雕花卉纹圆印泥盒与另一雕漆印泥盒形制类似,亦应作印泥盒之用。

 “懋勤殿”款龙纹瓷器印泥盒,清嘉庆,通高7.7cm,口径22.5cm,足径14.5cm。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印盒扁圆形,子母口,圈足。盖面及器壁淡描青花祥云纹为地,其上各绘两条金彩五爪行龙飞腾于云海之间。底足内施白釉,书“大清嘉庆年制”青花三行六字篆书款。盒盖面正中金彩方框内署“懋勤殿”金彩三字。
  “懋勤殿”位于紫禁城内乾清宫西庑,殿名取其懋学勤政之意,其中藏贮图书典籍。清沿明制,凡图书翰墨之具皆贮于此。此件印盒即为当时殿内所陈设的御用文具,至今盒内还残存有当时用过的朱砂印泥


“三希堂精鉴玺”组玺,清乾隆,二方一组,其中“三希堂精鉴玺”,青玉质,螭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2cm,长4cm,通高1.9cm,纽高1cm;“宜子孙”,汉玉质,瓦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2.5cm见方,通高1.5cm,纽高0.8cm。
  此二玺是乾隆著帝名的鉴赏类印章,二玺相互配套使用,共贮于紫檀木圭璧式匣内。匣盖两端错金圆双龙捧乾卦和方双龙捧“隆”字玺,四周浅浮雕“天保九如”图案,底错银“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装有青玉圆形印泥盒。
  三希堂,在紫禁城内养心殿西暖阁,因这里藏有稀世之珍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得名。从艺术鉴赏角度看,“三希堂”便成为著名艺术品的典藏地而闻名于世,与之相对应的“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玺便当然成为鉴定性标志。二玺主要钤盖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之上,具体使用情况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初、续编的“凡例”中有明确说明。如《石渠宝笈》初编,凡书画分贮乾清宫、养心殿、重华宫、御书房四处,俱各用鉴藏玺以别之,又“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玺,册、卷、轴皆同。上等者则盖以“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三玺。而《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续编入选者,则钤用“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秘殿珠林”或“石渠宝笈”、“秘殿新编”或“珠林重定”、“石渠宝鉴”或“宝笈重编”。而这两方玺在钤盖时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 且“三希堂精鉴玺”在上,“宜子孙”玺在下。

                      青玉圆形印泥盒

上一篇:文彩双鸳鸯墨

下一篇:黑漆描金莲蝠纹宝座式笔架

更多关于 印泥盒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