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 > 艺术大师 > 米芾

米芾

来源:  浏览 2360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跟苏轼、黄庭坚、蔡襄齐名,他们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米芾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二十五岁,十月前在临桂尉、含光尉任,十月后官长
清任伯年绘《米颠拜石图》
清任伯年绘《米颠拜石图》
沙椽至神宗元丰五年壬戌(1082年)三十二岁。
神宗元丰八年乙丑(1085年)三十五岁,官杭州从事。
哲宗元祐七年壬申(1092年)四十二岁,知雍丘县。[2]
哲宗元祐九年甲戌(通常称为绍圣元年,1094年)四十四岁,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嵩山)。
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四十七岁,在涟水军使任上。
哲宗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四十九岁,由涟水军使任改除蔡河拨发。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巳(1101年)五十一岁,发运司属官,在江淮间。
徽宗崇宁二年癸未(1103年)五十三岁,由发运司属官改太常博士、书学博士。
徽宗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五十四岁,仲春尚在书学博士任,后知无为军。
徽宗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五十六岁,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
徽宗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五十七岁,知淮阳军。
米芾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王文治)。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用笔特点,主要是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书法中常有侧倾的体势,欲左先右,欲扬先抑,都是为了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的神气,以几十年集古字的浑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于天真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上一篇:顾恺之

下一篇:蔡襄

更多关于 米芾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