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有哪些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有哪些

来源:www.hues.com.cn  浏览 4304

法门寺因为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佛指舍利和秘色瓷而闻名于世。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法门寺珍宝馆收藏的佛指舍利等珍贵文物藏品两千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1件,国家二级文物37件。
法门寺佛舍利宝函
宝函是指盛放佛经、典册及贵重佛舍利的匣子。一般分为八重宝函和十三重宝函。法门寺地宫佛舍利檀香木宝函放着的是玉质佛舍利,铁匣宝函出土的才是佛指舍利。八重宝函出土时,外用一个大红锦袋包裹着,八重宝函层层相套,锁钥俱全。但由于第八重是檀香木宝函,出土时已朽坏,因此,现在只能看到七重宝函。宝函上文化内涵丰富,人物众多、纹饰华丽、工艺精湛。其上整刻有丰富的密教坛场、造像等,庄严肃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罗的重要资料。
最外层(第八重)上面,雕镂穷奇,描金加彩,雕刻有释迦牟尼说法图、极乐世界、礼佛图等极为庄严肃穆壮观的画面。第七重有鎏金四天王护卫图案,颐丰姿壮,生动威武。第六重为素面盝顶,十分雅致。第五重为银宝函,是鎏金如来说法,生动逼真。第四重是盝顶纯金宝函,顶部与宝函四周,均以金框宝钿珠装饰,顶端四面有八簇宝花,中心为一大簇宝花,四周每面有七片瓣花,围积成一朵大花。三重叠罗,清净无染。第一重为最里一重,是一座纯黄金塔,四面塔门畅朗,金简瓦盖顶,顶部有金质莲花朵,捧托金珠顶,塔座是纯金方台,每部位都有花纹绸缕,维妙维肖,华贵庄严。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毫米高,盘为细颈鼓腰状,喇叭口径处雕12朵如意云头,鼓腰上二平行线连为四组三钴纹杆状十字团花,衬以珍珠纹,腰底为莲瓣形,银柱托底也呈八瓣莲花状。间以三钴纹,柱底还有一墨书小字——“南”,圣物佛指舍利就套在这根小银柱上。  
法门寺地宫佛舍利八重宝函依次是:
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在出土的时候已经腐烂了。
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
第五重——鎏金如来坐佛说法盝顶银宝函。
第四重——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盝顶纯金宝函。
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盝(lù)顶纯金宝函。
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 
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下图是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佛指舍利

 第一枚舍利 (影骨)为玉质,面世于1987年5月5日凌晨1时,为阴历四月初八,即佛祖释迦牟尼2552年的诞辰日。    这枚佛舍利安置在唐懿宗所赐、用红锦袋盛装的八重宝函内,八重宝函是整个地宫最重要的供奉物,安置在地宫北壁正中位置。


第二枚佛指舍利

第二枚佛指舍利也装在一套宝函内,原置于地宫中室,由外及里依次为汉白玉灵帐、盝顶铁函、鎏金双凤纹银棺。1987年5月8日22时20分,考古工作者启开珍藏于地宫汉白玉灵帐中的盝顶铁函,铁函上锁着大铁锁,上面锈迹斑斑。原来开启八重宝函,是完全按照碑文的记载来进行的。但是,这只奇异的大铁函,碑文却没有任何记载。为了稳妥起见,在两日前的一个夜晚,在扶风县医院的X光机下对它进行了透视,只发现其中有异物,但由于铁函锈蚀严重,专家们反复“会诊”,也难确定。

    启开厚厚的函盖,铁函内有一个木盒,已经腐烂,被红黄二色泥土紧紧固定于函中,盒下为糊状物,检验不清。启开木盒,盒内是彩绢,整整9层,层层花色各异。当取开最后一层彩绢时,发现鎏金银棺。银棺状如棺木,前端雕五彩花冠一顶,中间两只拖着长长尾巴的凤鸟,正在并头齐飞,后端饰云头纹。在银棺前端中间开着两扇精致的小门,挂一把小巧的金锁,左右两面门扇上各镶三排9颗小金钉,门扇上各雕一执幡童子,童子头上有彩云数朵。银棺后档上雕一对披发金毛狮,银棺左右两侧棺板上,各雕一位守卫银棺的金刚力士,左执剑、右执斧。
    整个小银棺置于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棺床前后分别有五座壸门(门形似月),左右两侧是雕花帘帷。第二枚舍利就置于鎏金银棺内,专家们将其命名为“特级二号”。
    第二枚佛指舍利的形状、大小、色泽与第一枚基本相似,为玉质,外表是不规则的多面体,上有人为的三条纹理。这枚舍利于1987年5月9日凌晨2时发现。

                         玉佛指舍利

 第三枚佛指舍利

 第三枚佛指舍利是在地宫后室北壁秘龛内发现的。舍利装在一只铁函内,发现时铁函已锈迹斑斑的,打开铁函,里面是一枚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上面放着两枚硕大的水晶随球,还有二枚雕花白玉指环、二枚雕花金戒指、一串宝珠、数条绣花绸绢。45尊造像盝顶银函为正方体,长、宽、高各17厘米,函盖、函身雕工极为精致。函身下沿錾刻“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银函内放置银包角檀香木函,函顶、函身均包裹银雕花包角,以平雕加彩绘手法雕满各种花卉。上系银锁、钥匙一副。


    银包角檀香木函内为嵌宝石水晶椁子,椁盖上镶嵌黄、蓝宝石各一枚,体积硕大,眩耀夺目。椁盖雕观世音菩萨及宝瓶插花,椁身四面皆雕文殊菩萨坐像及莲座、花鸟。

 水晶椁子内是壸门座玉棺,玉棺内,安奉着一枚舍利。发现这枚舍利时,是1987年5月10日早8时,根据出土的先后顺序,专家们将其命名为“特级三号”。

                                                 水晶棺椁

第四枚佛指舍利

   第四枚佛指舍利是1987年5月12日在一尊阿育王塔中发现的,为骨质的管状物,高3.7厘米,内孔方阔,外形为不规则六面体,灰褐色,其中三面各有一道人为的沟槽,这枚舍利原供奉在地宫前室的三重宝函内。
    阿育王塔,全称汉白玉浮雕彩绘阿育王塔,体高78厘米,由塔刹、塔盖、塔身、塔座四部分组成。铜铸塔刹,葫芦状,安置于盖心。塔盖为九层棱台,由上而下逐渐变大,每边刻一圈如意云头二方连续图案。塔身为四面,四角有立柱。每面中心设门,门上有四排乳钉,各24枚,门设司前,有锁。每个门扇上各有一尊菩萨。塔座为须弥座,座的台缘均刻流云纹。
塔内放着一座宝刹单檐铜塔。铜塔为模铸成型,平面呈方形,分作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有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顶为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垅,角垅起翘。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塔内盛放银棺一枚。棺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迦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壸门。
    当这口银棺的棺盖被启开后,又一枚佛指舍利出现了,于是被命名为“特级四号”。

丝织品

法门寺地宫内《物账碑》记载,地宫内有武则天、魏宗、僖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大人等皇室帝胄供奉释迦牟尼的各类丝织物700多件,包括绫、罗、绸、缎、锦、绮、绢、绣、纱、绘等30多种品类,堪称唐代皇家的一座地下丝绸宝库。这批丝织品几乎涉及了唐代各个时期其中出土了一件武则天的绿袍丝织衣服,是迄今为止为一件武则天使用的遗物。

五件绛红罗地蹙金绣,包括袈裟、拜垫、襽(lán,同襕,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半臂、案裙,是为捧真身菩萨特制的微形衣物,也是地宫内保存最完好的丝绸织物。蹙金绣是用金银丝盘结成各种图案,然后将图案固定在丝绸上的一种刺绣针法。这五件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加工复杂,它的中间是一根丝线,外面缠绕金丝,每米蚕丝上绕金箔3000圈,据考证当今世界手工捻金线的最细直径为0.12毫米,而l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种蹙金绣上所用的捻金丝的最细直径仅为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堪称古今一绝。它们的刺绣针法精细纤巧,制作工艺精湛,质料考究,作为宫廷加金绣品,虽历经千载,依然色泽艳丽,灿然如新,不愧为丝绸史上的一大奇迹。

 秘色瓷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是唐僖宗李儇日用瓷器。秘色瓷原产于浙江越窑。宋人赵德鳞曾有记载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迸,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1987年4月12日,考古专家在清理法门寺地宫中室文物时,在一朽坏的木箱内发现了13件瓷器,有碗、盘、碟,器形较大而且规整,造型精美,胎质优良,釉色自然,制作精巧,器物口、腹、底浑然一体,宛若天成。地宫内的《物账碑》明确记载它们为秘色瓷,而其釉色也与古人记载相吻合,这就破解了一直笼罩在秘色瓷身上的种种谜团。

锡杖之王

这件法门寺出土的锡杖用黄金36两、白银64两,还有金属锡。  锡杖是佛教最具权威的法器,有股、环多少之分。《锡杖经》云:迦叶佛为二股十二环,地藏菩萨为二股六环,释迦佛为四股十二环。这枚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锡杖,出土于地宫后室,为唐懿宗所供奉。四股十二环代表佛教基本教义中的“四谛”和 “十二因缘”,应属释迦佛所持,是等级最高的。这枚锡杖在研究密教法器及李唐王朝与密教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杖股上的篓文可知,这枚大锡杖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懿宗皇帝为迎送佛指舍利敕令工匠专门制作的。整体造型精美绝伦,古今罕见,比现藏日本正仓院被称为锡杖之王的白铜头锡杖等级更高,形制更为宏伟,工艺更显精巧,堪称佛门奇宝,是独一无二的世界锡杖之王。下图是放大了的“世界锡杖之王”。

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还有金佛像、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铜熏炉和银风炉、鎏金双蛾团花纹镂空银香囊、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以及琉璃。

上一篇:清代红木家具的材质种类

下一篇:故宫里的清廷盆景

更多关于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有哪些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