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匏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匏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来源:  浏览 2339

匏器也叫葫芦器,起源于明代,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到了完全成为八旗子弟和贵族公子哥的文玩杂项了。清代宫廷匏艺多以模范制匏,显示出精美华贵的皇家风范。然而制匏工艺不止于此,宫廷制匏中也常有与其它工艺相结合的品种,如在范匏上刻诗,对范出的花纹再加火画等等。至晚清时期,大规模的范匏工艺衰落之后,压花、火画、勒扎和刀刻等制作方法却发展起来,别具一格,多姿多彩。我们在此概要介绍匏器的各类制作工艺,以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匏器艺术。
匏器的制作工艺
匏器的制作工艺分为五大类:模制匏器 压花匏器 火画匏器 勒扎匏器 刀刻匏器
模制匏器
  模制匏器又称范匏,即在嫩匏初生之时将刻有纹饰的模具套在嫩瓜之上,待秋日葫芦长成,由于受到模具的束缚与规范,基本会按照模具所范刻的形状和花纹成形。范匏的模具有两种:木模和砖模。
木模制作方法:
首先用枣木、桃木或梨木等硬木制成木模,木模按器物形状分为2瓣、4瓣、6瓣或8瓣,在木模的里侧挖出所需范制之器物的基本形状,再以阴文雕刻所需纹饰,或通景,或局部。木模的长处是可反复使用,但由于木质花纹受湿气侵润会涨发,如收藏若干年后再用,花纹已不会像初次模范出来的那样精细。
砖模制作方法:
  先刻好阳文木模具,与木模一样分为多瓣,模具中心树一根立柱,再用箍将木模箍锁住为范,敷泥烧制成砖模(或称瓦模)。砖模可同时范制成批的匏瓜,在大规模种植、制作匏器时,这种批量模具所制作的成器,出精品的机率较大,但一件砖模只能使用一次。
  两种模具因匏器形状、大小的不同,范制时所用的匏瓜品种也不相同。如碗形、瓶形、壶形、盘形、盒形器物,即用大型匏瓜范制;小盒、小罐、小笔筒、小花插、小杯、小碗、蝈蝈笼、蛐蛐罐等则用小形束腰葫芦范制。
  瓶或盒、壶、碗等器用4瓣或2瓣模具范制,匏长成后,与模具的衔接处可见微微鼓起的线棱,此系匏瓜生长冲涨模具之故。花卉纹扁圆盒,盖与底正中内凹,均有花脐,是用两个匏瓜底部分别范制而成。盖碗则是用一个大匏瓜范制而成,当匏瓜长成后,顺着碗边锯开,上为盖,底为碗。器物上纹饰的优劣,亦取决于模具的制作和葫芦的成长情况。
  范制的匏瓜生长困难,器形与花纹俱精美、饱满者更不可多得,几乎仅有千分之几的成功率。而其成功之作,花纹宛若砖纹,堪称清代工艺品中之一绝。道光以后,范匏即难以得见了。
压花匏器
  压花匏器即以玛瑙刀在长成的葫芦上压出花纹。此类制匏工艺出现于民国时期。
其作法是,首先将长成的葫芦摘下,略磨去表层毛刺,用玛瑙质刀具进行按压,所压之花纹有凹凸感,如同浅浮雕。所以用玛瑙刀具,乃因比金属刀具柔韧,压刻花纹时可同时略加磨刮,使花纹更为光亮,这也是压花匏器视之比刻花匏器润泽的原因之一。压花匏器上的纹饰一般无色。
火画匏器
  火画匏器即经火笔绘画而成的匏器,此种技法亦称火笔绘画。火画匏器出现在清代嘉庆时期,当时有在范制好花纹的匏器上再用火笔描绘一次的成器,主要因为有些范制的匏器花纹生长得不甚饱满,用火笔点描可增加图案的清晰度,是对范制匏器之花纹的后期修补,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匏工艺。其制作方法是使用锥状、片状等金属工具,经火烧热后在葫芦上烫画纹饰(与现在的烙画相似)。现代火画葫芦系将收摘的葫芦外表皮刮磨、洗净,晾干后直接用电烙铁在葫芦上刻绘图案。火画匏器的图案色泽根据火笔的温度有深、浅变化,深者发黑,浅者如烟,浓淡相宜,如同笔墨绘制的工笔画。
勒扎匏器
  勒扎匏器即是将束腰葫芦勒扎出多瓣或网格图案,或用绳套勒住葫芦迫使其长成畸形。其制作手法是在匏瓜嫩小时便以盘好的绳套将其勒扎固定,每天注意小葫芦的生长趋势,绳套偏斜时即予纠正,迫使匏瓜依设计的形状或纹路生长,直到小葫芦在绳套束缚之下长出棱痕之后,绳套才算真正固定。
此种勒扎匏器多为小形器物,作为药瓶或鼻烟壶之用,精巧玲珑,柔润莹泽,把玩之中,爱不释手。
刀刻匏器
  刀刻匏器是用金属工具直接在葫芦上刻划花纹。由于范制匏器费时、费力,成功率太小,不如待匏长成后直接刻绘快捷简便, 因此刀刻葫芦便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刻绘技巧均为阴刻,只是刻纹有深浅、宽窄之别。图案一般以人物故事为主,也有一些花鸟图案。

上一篇:蛐蛐罐

下一篇:故宫收藏的故宫藏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有哪些

更多关于 匏器的制作工艺有哪些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