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将军罐瓷器是凭空出现的吗?明清将军罐器型演变过程

将军罐瓷器是凭空出现的吗?明清将军罐器型演变过程

来源:  浏览 1601

将军罐瓷器是凭空出现的吗?个人认为任何瓷器器型创造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是有历可鉴的。将军罐分为盖和罐两部分,盖子叫做宝珠顶盖,罐的器型因为形似将军盔帽而得名“将军罐”。
我们看中国瓷器发展历史,可以很多朝代都有瓷器罐子,尤其是宋金元时期都有瓷器罐子,更早的可能是陶罐,但是更接近将军罐的还是金元时期的瓷器罐子,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罐子的盖子都打碎了,只保留了瓷器罐子,但是元代钧窑瓷器中有一个造型完整的瓷器罐,带盖,器型很接近明代的将军罐了。这件钧窑瓷器罐见证了将军罐的历史的器型演变和传承过程。
将军罐的历朝历代的器型演变

将军罐瓷器初见于明代晚期嘉靖、万历朝,至清代顺治时基本定型。清康熙朝最流行。罐身为直口,丰肩,敛腹,平面砂底,附宝珠顶高圆盖。但是明清将军罐器型还是随着审美的发展,有很大改变的。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元,通高30.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4.7厘米。造型浑厚,釉色纯净明丽
  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盖为后配,拱顶出沿大于器口,盖顶置菠萝形抓钮及三个环状系。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蓝中泛青,盖面饰不规则的红斑纹。足底无釉,胎呈铁褐色,足底粘有釉斑。




明代白釉暗花赶珠龙纹罐

白釉暗花赶珠龙纹罐

明代白釉暗花赶珠龙纹罐高24.8、口径11.4、底径13.4厘米。釉色乳白,莹润,通体施釉,釉层厚。敛口,溜肩,腹部上鼓下敛至底,浅假圈足。罐身饰暗花赶珠龙纹,靠底部饰一周变体莲瓣纹。这件明代白釉暗花赶珠龙纹罐是明代早期的甜白釉罐,那个时候没有将军罐,但是这件瓷器是从元到明代将军罐器型产生的过程产品,是个历史的见证。
明青花人物纹将军罐
明青花人物纹将军罐
  明青花人物纹盖罐高42、口径17.2、腹径31厘米、底径21厘米
  直口,束颈,丰肩,圆腹,足根部外撇,砂底略泛红。釉呈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淡雅。将军盔形盖,宝珠钮。器身满饰纹,自顶至底共八组,腹部主题纹饰为两组人物图,分别为问道图和弈棋图,辅以云头、山石、波涛等,以云纹间隔。
这件明青花人物纹盖罐将军罐虽然比较矮矬,但是已经底足已经是收腹外撇,已经有清代将军罐的特点了,这是明代晚期到清代过渡时期的瓷器。
明清将军罐瓷器器型演变
明代将军罐总体比较敦实,器型为矮、拙,罐身为直口,丰肩。
明末到清代顺治时期将军罐整体器型基本定型,从矮粗到高大发展;
清代将军罐器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浑圆,器型高大。

尤其是清代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欢。

明代瓷器--青花八仙人物将军罐

青花八仙人物将军罐

青花八仙人物将军罐,通高56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29厘米。器身由双弦纹隔为四层装饰带:颈部饰松、竹、梅及松枝盘结而成的“福”字;肩部饰一周如意云纹,内绘灵芝;腹部主体纹饰为八仙人物,八位仙人各持宝物踏浪过海,各显神通,头上升腾的景云及足下飞溅的波涛与人物情景交融,相得益彰;最下一层为寿山福海等吉祥图案。器物釉面肥润平整,青花色泽蓝中泛紫,彩度浓腻艳丽,颇具朴实之美。装饰图案疏密有致,饱满而不觉拥挤,人物勾勒线条刚劲流畅。无论从烧造、造型及彩绘各方面钧堪称明嘉靖年间民窑青花瓷器中的佳品。
清代青花夹紫瓷将军罐

青花夹紫瓷盖罐

清。高43.9厘米,腹径27.5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17.5厘米。
罐有盖,盖似头盔。直口,短颈,鼓腹,下腹内缩。足部外撇,平底,整器以青花绘出山石、树木,树荫下绘有八骏图,红、蓝相隔,盖上面绘有山石,以红叶的树木点缀,此罐俗称“将军罐”。

上一篇:古代瓷器上的螃蟹不仅仅是吃的,更寄托着黄甲传胪美

下一篇:瓷器中的窈窕淑女,美人肩柳叶瓶

更多关于 将军罐瓷器是凭空出现的吗?明清将军罐器型演变过程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