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元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点

元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点

来源:  浏览 2631

     青花釉里红瓷器是釉下彩瓷器的一种,以青花和铜为着色剂,青花釉里红瓷器在元明清时期比较珍贵,因为古人对铜的烧成气氛把握不好,所以在初期成品率都很低,所以今天不说青花釉了这瓷器收藏者都很清楚了,今天说一下元明清青花釉里红的红在元明清成色特点和演变。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元代景德镇工匠创造性地将二者珠联璧合地施于同一器物上。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其特点是彩在釉下,永不褪色。始烧于元代,雍正时期最为成熟。
元代青花釉里红特点

元代青花釉里红以青花钴料和铜红料在素胎瓷器上描绘纹饰,然后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所以元代创烧初期瓷器工匠对于颜色把控不好,要不就是铜红不显示,要不就是釉里红变成黑红色了,成品率很低,所以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红以点状装饰的居多,大幅纹饰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很少见,有的多少暗红色,到了元代晚期青花釉里红呈色稳定,逐渐出现青花釉里红大器物。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附狮纽伞形盖。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
  此罐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特别是镂花装饰在元代瓷器上较少见。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特点

明代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釉里红泛黑灰色,红色,不匀。从洪武釉里红瓷器就能看出来多为红中偏灰色,跟元代时期青花釉里红没有太大区别。到了明代成化之后青花釉里红瓷器开始成熟。

明洪武景德镇窑釉里红寿石花卉纹大瓷盘高10.1 , 口径58.3, 足径35 厘米,厚唇折沿,圈足大而整齐平削,砂底,有明显红色胎浆刷痕,釉里红泛黑灰色,红色,不匀;盘里部饰纹三重,中心以寿石,牡丹,山茶,菊花,茗茶各一枝构成主题纹样,意为长命富贵,盘边饰一圈卷草纹,中饰一圈由牡丹,山茶,菊花,茗茶组成的装饰纹样,花卉均留白边,有的花卉呈1.2.2形,此盘具备洪武瓷的典型风格

清朝青花釉里红瓷器特点

清代早期青花釉里红瓷器釉里红的发色稍微不足,到了雍正时的青花釉里红,将两种釉下彩烧制得均很完美,其工艺精湛,造型俊秀,纹饰清新舒展,位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冠。

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高26.5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11厘米。瓶敛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瓷器器型秀美,以岁寒三友图为饰。画面以翠蓝色的青花绘梅树枝干、松针、竹及山石,以色彩略暗的釉里红描绘苍老的松干和傲寒的梅花,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图中以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诗:“竹有擎天势,苍松耐岁寒,梅花魁万卉,三友四时欢。”以诗寓画,画中藏诗,匠心独运。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釉里红花卉纹杯托,口径6.5,底径8.5,高6.8cm,高足盘中心凸起,托圈中间无底,口沿无敛,盘足沿稍外撇。口沿饰一周回纹,腹部微倒石榴纹,托圈绘数枝小花。圈足沿内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青花釉里红瓷器


上一篇:明代梅瓶的纹饰和造型

下一篇:【清乾隆】青花达摩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盖钵

更多关于 元明清青花釉里红瓷器有什么特点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