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清康熙青花翠毛蓝仕女瓷器,将青花分水技法在瓷器上体现的那么美

清康熙青花翠毛蓝仕女瓷器,将青花分水技法在瓷器上体现的那么美

来源:  浏览 3077

青花翠毛蓝仕女图瓷器通过瓷器青花和仕女图画法可以判断是康熙时期瓷器,虽然是民窑,但是瓷器的美依然能够感受的到。青花翠毛蓝仕女瓷器高:25cm,口径:11.6cm,底径:15.5cm,直口,短颈,丰肩,腹下收外撇,圈足。颈部青花杂宝纹,腹部青花仕女人物配山石假山。这青花瓷器使用的分水技法,而且青花使用的是清康熙上好青花呈色翠蓝,此乃典型康熙时期的瓷器。

青花仕女罐,康熙青花

什么是青花分水技法
  青花瓷是指用氧化钴作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温入窑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为兰色,因此称之为“青花瓷”。青花料是一种矿物质,本身没有粘性,与水调和容易沉淀。同时所画泥坯吸水性极强,料笔画上去,料水即迅速被吸干,如果动作迟缓笔线不易画出。景德镇传统青花瓷,除元代盛行的 “淡描”装饰外,影响最盛的当推明代嘉万年间的“分水”技法工艺。
    所谓“分水”法原理,源自水墨画的“墨分五色”而演变为“料分五彩”。含料多少是关键,含料多则浓,含料少则淡。所以青花水分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五色之分。蘸了青花料的羊肚笔,以笔锋微微离开坯面为要领,以浓到淡地完成阴阳晕染的预定目标。也就是说,分水笔的笔毛不能碰到坯面,而让饱含水料的欲滴非滴之笔自如运行于坯面上,若速度快而水匀,则烧成效果清亮,反之则混浊。“分水”一般在勾好了的线内进行,以达到青花画面阴阳浓淡不同的色调表现效果。
    瓷器的青花分水技法具体步骤
 
(一)首先是勾线
    先用三寸小碟将磨细的青花料装入碟内,用浓料在碟中筑起一道料坝,一边盛水,一边便于调料,调料时加上适当的甘油,可以使料色鲜艳,运笔流畅。用笔粘料时,料水必须充分调匀,干湿恰当。太干时可沾些清水调入,太湿时必须多沾取浓料。沾饱了一笔,在提笔时要防止料水下滴,可仰笔将笔杆往桌上轻敲,然后再往坯上画。这样笔上含料较多,能画较长的时间。落笔拉线都要把笔杆执稳,用中锋笔法,运笔缓慢均匀,不宜太快和太慢,更不能继续停笔,这样才能画出挺劲的笔线。最好的笔线,要求从头到尾粗细一致,厚薄相等,没有堆积的料迹,在线条上还可以看到两边凸起,中间有一线槽。达到这种线条的效果,才能算是己掌握料性,烧出来的效果一定很好。

(二)其次是分水
    1)分水用的料,可用普通深底的大碗装盛。根据不同的深浅,一般可分为五色,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实际色彩深浅的区别,当然还不止这五色,这只是一般的加以区别罢了。
    2)调料水时,用汤匙一只把磨细的湿料适量置于碗内,加水调匀。然后加入大量开水搅动,见有泡沫泛起,才算调成熟料。此时即静置不动,等待澄清。等熟料沉淀后,把上面清水倒去,留下浓熟料,再加入泡好的较浓的冷茶汁,用分水笔把料水调匀,太浓则再加茶汁,太淡就要等料水沉淀后,倒去面上一部分清水。茶汁的浓淡与料水性质有关,茶汁太浓,分水时不易下水,拖不开;茶汁太稀,则作用不大,易跑水,难于掌握,所以要调的适当,便于运用。
    3)分水时要用分水笔或汤匙将水底充分搅动。根据所分画面的范围大小,来决定笔上含水的多少。提笔时,笔上料水下流到适当程度,就把笔向碗边上撇成肚大笔头尖的形状,然后执笔分水。笔上含料水多,则下水迅速,动作就必须快些才能分好;含料水少,则下笔迟缓,水头小,动作就要稍缓一些,这只适宜于小范围分水。
    4)分水时笔上的水头必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否则含水少了,分水时笔毛容易触到坯泥而产生白粉现象,被烧成效果不好。
    5)分水落笔要轻捷,运笔时须从左至右,一经下笔,接触坯面,水即迅速下流。这时就要很快的顺着水头一气分去,最后把坯面的多余料水,以侧笔吸去(收水)。分水过程中,切忌停滞,更不宜来回添补,否则会造成不匀的水迹。所以分水时必须全神贯注,掌握画面的大小,笔上料水的多少和运用笔的轻重缓急,一气呵成。
    6)大面积分水时,一般笔上料水需要多些,但也不宜太多。过多时笔上也含水不住,所以必须灵活掌握。


上一篇:长沙窑青釉瓷壶上画褐绿彩荷花,可见唐人审美的高雅

下一篇:宣德苏麻离青青花出戟法轮盖罐,应该是官窑瓷器

更多关于 清康熙青花翠毛蓝仕女瓷器,将青花分水技法在瓷器上体现的那么美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