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壶因壶口形似僧侣之帽而得名。这种壶的造型始于元代,僧帽壶是一种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器型,古时已有金属材质制品,元代开始出现青白瓷僧帽壶制品,至明代永宣时期更为流行,有甜白釉、红釉、青花等不同种类;清代官窑也曾仿制,以康乾为多,清代制品一般腹部浑圆,重心靠下。
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明宣德青花僧帽壶
清代釉里红僧帽壶

釉里红僧帽壶壶口面有一流从颈部突出,一侧有宽带鋬,两端为如意头将口腹相连。此壶通体白底红花,光泽明艳。
元明清僧帽壶各代特点
始元代僧帽壶造型敦厚,颈较粗,壶流较短。瓷制比较粗燥;
明代僧帽壶在永乐、宣德开始流行,由于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生产僧帽壶,有青花、白釉、蓝釉、红釉等制品,造型秀丽,器身各部位比例匀称,壶流比元代略长;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均有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