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明清时期流行的瓷器造形壮罐

明清时期流行的瓷器造形壮罐

来源:  浏览 2993

壮罐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式器因上下粗壮,口底相若,故称为“壮罐”,为明初永宣时期始创,明景德镇永乐、宣德御窑厂有青花品种,清乾隆时期多有仿制,道光时期制品不多。清乾隆帝稽古好文,品茗作赋,喜题写诗词装饰茶具。嘉庆、道光时期也承袭乾隆的遗风,瓷器也流行装饰诗词。壮罐始见于明代永乐朝,为仿伊斯兰文化的器物,景德镇御窑厂有青花制品,清代乾隆年间多有仿制,有青花、斗彩、颜色釉瓷等。
明永乐青花锦地花卉壮罐瓷器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明永乐,高22.7cm,口径12.5cm,足径10.8cm。罐唇口,直颈,窄肩,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海浪纹,肩、腹及近足处饰缠枝花纹,腹饰锦纹,足上饰几何纹。其造型浑厚,纹饰密集饱满,是永乐瓷器中的佳作。


龙泉窑青釉印花卉纹壮罐
龙泉窑青釉印花卉纹壮罐

龙泉窑青釉印花卉纹壮罐高23.7厘米 口径12.7厘米 足径10.5厘米。器呈灯笼式,直口,短颈,直筒形腹,折底,圈足。通体施青釉,装饰印花纹样,颈部、圈足外墙均饰宝相花纹,肩、胫部为缠枝莲纹,腹部为上下两层交错排列的折枝花卉纹。足内有一圈无釉,胎有窑红。龙泉窑的制品较为罕见,此器釉质莹润,纹饰清晰,线条流畅。
清代雍正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

青花釉里红凤穿花纹壮罐,清雍正时期官窑瓷器,通高28.7cm,口径12.5cm,足径11.2cm。罐圆口,短直颈,窄圆肩,直腹,圈足。附伞形盖,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纽。内施白釉。外壁青花釉里红装饰。主题纹饰为釉里红凤穿花纹,其上下以青花釉里红云蝠纹、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和青花回纹为边饰。盖纽绘釉里红团花以及青花如意云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仿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此罐造型源自明代宣德时期,端庄大方,胎体坚硬,釉色莹润,釉里红发色纯正,青花颜色翠蓝,纹饰布局严谨,是雍正官窑瓷器中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共同督理景德镇御窑厂烧造,铜红呈色技术更为成熟,其色彩鲜亮艳丽,纹饰清晰舒展,造型优美。雍正釉里红瓷多以白釉为地描绘纹饰,但也开创了以天蓝釉与冬青釉为地的装饰。

粉彩婴戏图壮罐

粉彩婴戏图壮罐

粉彩婴戏图壮罐,清乾隆,高14.9cm,口径5.8cm,足径5.5cm。
  罐直口,短颈,筒形腹,圈足,附盖。罐内壁与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粉彩婴戏社火图为主题装饰,边饰紫地轧道粉彩仰覆如意云头纹。图中婴孩在园景中有的举灯、骑马,有的敲鼓、打镲、吹号,有的举狮戏球、燃放爆竹,一派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外底署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清乾隆时期斗彩进宝图壮罐
斗彩进宝图壮罐底款斗彩进宝图壮罐
清乾隆时期斗彩进宝图壮罐 通高31厘米 口径10.8厘米 足径10.8厘米。器呈灯笼状,直口,短颈,长圆腹,圈足,带盖。器身、盖面斗彩绘进宝图,辅以云蝠、如意云、折枝花卉纹等。进宝图绘有重山复水,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平溪小桥,山涧茂林,葱绿苍翠,山花绽放,道路崎岖,进宝的队伍行于盘山道上,或推车,或肩扛,或怀抱宝物,或泛舟于水上。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时期壮罐多为青花品种,斗彩器十分罕见。此器图案精美,纹饰清晰,层次感强,彩釉鲜艳如新。清代乾隆斗彩器制作工艺精湛,其色彩娇艳夺目,画面生动形象。


青花诗句纹壮罐
 
高28.1厘米 口径12.4厘米 足径11.8厘米
直口,折肩,筒形腹,圈足,带盖。器身、盖均青花装饰,器身楷书嘉庆御题诗一首:“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下钤篆书“大清”圆形印文和篆书“道光年制”四字方形印文。器辅以云蝠纹、如意云纹、回纹。。此罐装饰纹饰别致,青花色泽纯正,为道光官窑器不可多得的精品。

上一篇:明清时期盖罐瓷器鉴赏

下一篇:明嘉靖官窑瓷器青花龙凤鹤纹罐

更多关于 明清时期流行的瓷器造形壮罐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