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釉属于瓷器中的高温釉,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
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
清康熙天蓝釉花觚
雍正天蓝釉瓷器的烧造在康熙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深浅不一的两种釉色,深若雨后晴空,淡趋月白。另外,康熙朝的天蓝釉瓷器多为小件文房用具,而雍正时出现行体较大的天蓝釉瓷器,如罐、瓶、缸、花盆等。

天蓝釉双龙耳瓶,清雍正,高51.8cm,口径11.7cm,足径13.7cm。
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此瓶造型仿自唐代白釉或三彩双龙耳瓶。
清乾隆天蓝釉出戟花觚
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代,明清时多有烧制。除景德镇烧制外,尚有龙泉窑、德化窑等地制品。主要品种有青花、五彩、颜色釉等,多为陈设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