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来源:  浏览 2341

钧瓷属于高温窑变瓷,它的显著特点和精髓就是自然窑变,钧瓷的烧制,一般采用素烧和复烧两大主要工序,当复烧到850摄氏度时,釉面开始融化,从而使釉料中的各种氧化物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万紫千红、光彩夺目的绝妙奇观,这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其他任何窑口和陶瓷品种无法相媲美的,在世界陶瓷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多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钧瓷的窑变艺术。钧瓷在我国古代宋朝时期是中国五大名瓷之一,五大名瓷分别是:钧瓷,汝瓷,官瓷,哥瓷,定瓷,相应的五大名窑是: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
钧瓷制作一般需要经过七道大工序:
1.瓷器原料加工
⑴选料。在矿区寻找性能可靠,质量稳定,宜于钧瓷产生窑变的原材料,并精心进行挑选。
⑵把原材料进行必要的处理。瓷土堆放于露天料场,进行长期的、循环不断的风吹、日晒、雨淋、冰冻,使其风化润酥,改善性能。矿石料需入轮碾进行粗碎,成砂粒状或粉状。有的需遮阴、防雨、防尘等。
⑶细磨。把各种原料按配比装入球磨机中转动,成为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料或釉料。
2.造型设计
钧瓷传统造型以盘、钵、碗、炉、花盆等器皿为主,追求端庄大气、质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现代钧瓷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入了现代美学元素,开创了钧瓷艺术新的表现领域。钧瓷造型有传统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异型类几大类别,形成了器皿系列、动物系列、人物系列、文具系列、茶具系列、飞禽系列、实用品系列等上百个造型系列,上千个品种。
3.制作模型(手工拉坯则不需要模具)
把造好型的模子翻制成模型。模型材料古代用泥,翻制成后素烧成模,可用于脱坯成形。现代普遍用石膏粉加水调制成浆,使其凝固而成模。石膏模既可用于注浆成形,也可用于脱坯成形。素烧泥模和石膏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吸水性,可反复多次使用。模型一般为内空型,其内壁的形状即为坯体的外形。
4.钧瓷泥胎成形
根据产品的种类和不同需要,一般成形有注浆成形、拉坯成形、脱坯成形等几种方法。
⑴注浆成形:把泥浆注入石膏模型中,待有一定厚度后把多余的泥浆倒出,少顷打开模型即可取出成形的坯体。
⑵拉坯成形:在转动的轮盘上放一泥团,用手拉制成各种圆形的坯体。为主要传统成型方法之一。
⑶脱坯成形:又称印坯成形,把泥料拍打成泥片,紧贴在模型内壁压实,对接成形。脱大瓶时须把泥搓成泥条置于模型内,并拍打成合适厚度的坯体,连续不断地重复这种过程,逐渐扩展坯体,直至最后把整个大瓶脱成。
⑷徒手成型:是指用手工捏制、雕塑等手法进行成型的方法,一般用于小件或异型器皿的制作。
5.素烧施釉(这里将制作钧瓷釉省略,不同窑口有各自釉料的秘制配方)
⑴素烧:把经过成形后的精坯,不上釉先烧一次,温度在900℃~950℃,以增加坯体的强度和吸水性,利于上釉操作。
⑵上釉:把经过素烧后的素胎,采用涮釉、浸釉、浇釉、刷釉等方法进行上釉,使素胎表面附着一层具有合适厚度的釉浆。
6.高温烧制瓷器
经过上釉的釉坯,入窑进行烧成,也就釉烧。温度一般在1280℃~1300℃。古代宋钧官窑采用柴烧,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时采用煤烧,1994年以后则普遍采用气烧,直到任星航恢复柴烧工艺后,宋代的制钧烧成秘密才得才破解。钧瓷烧成时由于温度、气氛以及气候等的影响,使烧成后的产品具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的窑变效果。钧瓷的烧制目前主要有气烧、煤烧、柴烧、碳烧几种工艺,具体区别请查看文章:(钧瓷气烧、煤烧、柴烧风格特征)
7.钧瓷成品出窑
对烧成后的钧窑瓷器,按照钧瓷技师标准进行检选和分级。合格品一般有正品、精品、珍品等几个级别。正品没有缺陷或缺陷极小,窑变效果一般;精品没有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窑变效果;钧瓷珍品则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窑变效果丰富独特。窑变效果包括钧瓷产品釉面的色彩、斑点、纹理、开片及自然图画、意境等。钧窑瓷器釉色秀美。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

 

上一篇:定窑瓷器工艺失传的历史原因

下一篇:钧瓷在禹州有哪些钧窑瓷器窑口

更多关于 钧瓷的生产工艺流程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