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广彩瓷器

广彩瓷器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2909

广彩瓷器是地方窑瓷器,是广州在清康熙年间成为对外贸易城市以后发展起来的出口的外贸瓷器品种。瓷器其所需白瓷胎是在景德镇烧造的,彩绘和烧彩则是在广州完成的,故有“广彩”之称。 广彩瓷器是在广州釉上织金彩瓷发展而来的,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而烧制而成的瓷器艺术品,广彩瓷器分为艺术瓷和日用瓷两大类。

广彩瓷器特点
广彩瓷器总体的特点是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绘画方式是西方风格的艺术特点。
广彩用色浓重,料厚色艳,对比强烈,以红、黄、绿、黑、金为主色。料厚又用平涂晕染,更具遮盖力。广彩用色十分注重调子,并用金色和黑色压住原色。广彩所用色料不拘一格,有古彩、粉彩、珐琅彩、新彩和自制与兼用的等等。所用色料有厚的、薄的、透明的、不透明的、半透明的、光亮的、哑光的。
广彩的装饰风格是构图丰满,密难行针,紧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织于白玉之上。它的另一个重要的装饰特点是满地加彩,不漏白胎。
早期广彩近于江西彩绘,融会外来艺术,虽然吸收西洋图案的组合形式,但色彩比较单纯,并未形成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从而更具时代特色,其辉煌浓重的艺术风格为海内外的人们所珍重,使广彩瓷达到鼎盛。
广彩的发展历史
广彩瓷器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当时广州工匠借西方传入的“金胎烧珐琅”技法,用进口材料,创制出“铜胎烧珐琅”,后又把这种方法用在白瓷胎上,成为著名的珐琅彩,这是广州彩瓷的萌芽。
1.广彩创烧的初期阶段

广彩瓷器的出现和发展是和广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外贸易有关。广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出入口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外国商船随之增多,外国之重华瓷,或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也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早期,应是广彩的初创阶段,无论是师傅、颜料、素瓷都是从景德镇来,或依景德镇彩瓷纹样,或来样加工,岁无定样,故广彩的特色不太显著,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或者见到也不清楚是广彩。
2.广彩的成熟阶段
大约在乾隆 、嘉庆时期,广彩瓷已显现出广彩的风格,并得到社会上的承认。开始,在一些著作中出现,把它作为“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记载下来,这一时期主要使用了广州所制的西洋红、鹤春色、茄色、粉绿等,有了这几种彩料,就使得广彩瓷像换了新装一样,显得多姿多彩了。在画面方面,除参考传统绘画瓷外,多仿照西洋画法,或来样加工,时间长了就行成了广彩特有的风格。
3.广彩的繁盛阶段

广彩到了清代后期的道光至光绪时期可说已达到了繁盛阶段。它既吸收了传统的工艺,亦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完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绚彩华丽、金碧辉煌、热烈清新、构图丰满、繁而不乱,犹如万缕金丝白玉的“织金彩瓷”。这时的颜料已从初期的几种增加到十几种,使彩绘更加丰富艳丽。
 
在装饰花式设计方面,已改初期的“岁无定样”,而成为批量生产,使零碎、分散、单独的纹样联合起来,成为连续图案,或完整的构图。

广彩人物纹盘,清乾隆,高2.7cm,口径12.6cm,足径7.3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盘外光素无纹饰,盘内绘有一欧洲妇女的半身圆形肖像,笔触细腻,形象逼真,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广彩瓷盘是当时专门为适应欧洲市场对中国瓷器需要而特制的外销瓷。 

广彩花鸟纹盘,清雍正,高4.1cm,口径25.2cm,足径15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外施白釉,光素无纹饰。盘内白釉地以青花绘蝴蝶花卉纹边饰,中央以粉彩绘双凤戏于洞石花卉之间。
  器物造型规整,设色艳丽,纹饰风格迎合了欧洲市场的需要,是广彩瓷器中的精品

上一篇:定窑瓷器

下一篇:故宫精美的陶瓷鸡首壶

更多关于 广彩瓷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