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同等级的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衣

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同等级的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衣

来源:  浏览 2996

“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大致出现在文景时期。但在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铜缕、丝缕。到东汉时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贵人及公主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


  玉衣随葬,不仅是等级区分,主要是侍死如奉生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讲究养生送死,事死如生,除了营造豪华墓室外,就是制作大量的随葬品。玉衣的出现和流行,与汉代儒家‘贵玉’的思想有关,并且铜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丧葬观念的变化密切相连的。”

  首先,古人认为“玉有德”,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玉”在先秦儒家学术中代表“君子人格”,有多重审美价值。到了汉代,皇宫贵族由生前佩玉发展到死后以玉衣作为葬服。

  西汉建立之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汉高祖刘邦极力恢复社会经济,经过“文景之治”的几十年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经济有了大发展,国力增强,《史记•平准书》中记录了一段当时富甲天下的情景:“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于是,汉朝统治者开始滋生奢靡厚葬的习俗。

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1203片,金丝2567克,墓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死于公元前55年。


“银缕玉衣工序繁复,编缀2600余片玉

“银缕玉衣的制作是一个十分繁难的过程。工匠们首先对大量玉石进行选料,把玉料加工成玉片,玉片需按照人体不同的部位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然后对玉片一一磨制、抛光,再在玉片的每一角上穿上小孔,有的小孔孔径仅仅一毫米。编缀玉片的银线是用极细的银丝拧成的,既柔软又有一定的强度。最后用银线穿缀玉片,按人体的形状制成玉衣。

  银缕玉衣全长170厘米,从外观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玉衣分头罩、脸盖、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拇指、左右裤筒、左右鞋子共十四个部件。它的每一个部件都是彼此分离的个体,每个部件的周缘都有丝织物缀边,以使每个部件加固定型,便于组合,同时也增加了玉衣的美观。

  整件玉衣共用玉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玉衣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南京博物院专家称:“这些合称九窍塞,目的是防止人体的精气外泄。”

  玉衣头部由头罩和脸盖组成。两眼呈橄榄形、下腭呈半月形。鼻子是用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以显示人脸逼真形象;手套与拇指套左右手皆作四指握拳状,而左右手的拇指套长度不一,一长8.5厘米,一长8厘米;鞋的部分则作圆头平底高帮鞋状,明显分左右脚。
铜缕玉衣
“铜缕玉衣”,玉片总数达2257片,钻孔直径仅为1毫米,做工精致细腻。



丝缕玉衣
丝缕玉衣
南越王的丝缕玉衣,长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丝线穿系和麻布粘贴编缀做成。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

出土时,因南越王尸体和编缀玉衣的丝线已经腐朽,玉片散落在地,南越王的丝缕玉衣是我国迄今所见的年代最早的一套形制完备的玉衣。

 玉柙,又称玉衣、玉匣,系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用金丝、银丝、铜丝或丝缕编缀。由于编缀玉片的质料不同,所以将它们分别称为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柙。

上一篇:第一位公开出版甲骨文资料的人: 晚清老残游记作者

下一篇:宋代千变万化釉色莹润的钧窑瓷器鉴赏

更多关于 博物馆里收藏的不同等级的金缕玉柙、银缕玉柙、铜缕玉柙和丝缕玉...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