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中国传统手艺螺钿镶嵌工艺的演变历史

中国传统手艺螺钿镶嵌工艺的演变历史

来源:  浏览 5644

螺钿工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螺钿嵌始创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螺钿工艺分为“厚螺钿”、“薄螺钿”。

螺钿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硬钿又可分为厚片硬钿、薄片硬钿、衬色甸嵌、硬钿挖嵌。软钿即点螺。镌钿为镶嵌物高于地子。“硬螺钿”是选用厚的贝壳片,“软螺钿”是将螺贝制成薄如纸。若将软螺钿的底面衬上各种色彩能产生一种透色效果,就是“衬色甸嵌”。

螺钿镶嵌工艺的演变历史

唐代,螺钿镶嵌成为一种美学追求,跟当时的经济和审美分不开的,如今我们所能见到最漂亮的嵌螺钿实物就是唐代的螺钿镶嵌艺术品
至明代,螺钿工艺上分出了“厚螺钿”、“薄螺钿”。厚螺钿又称硬螺钿,使用的钿片质地厚实,色彩较为单一。取材于色彩不太浓艳的老蚌、王珧、砗磲等贝壳,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厚螺钿制作时都是嵌入的,不管是嵌在木头上还是嵌在漆器上。薄螺钿又称为软螺钿,是采用色彩比较浓艳的鲍鱼壳加工制成柔软有弹力的薄片,具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薄螺钿绝大多数不是用嵌,而是用粘的方法,称为"点螺"。螺壳经过特殊溶液浸泡以后会变得非常软,非常薄,甚至比纸还薄。漆器在没干的时候非常黏,这时候拿镊子夹住螺壳,往漆器上一点一点地粘,所以叫点螺。软螺钿在制作上要求工匠有较高的技艺。
至清代,审美观开始发生变化,尤其到了乾隆盛世时,审美变得非常琐碎,所以薄螺钿点螺工艺器物大量出现,同时还镶有金银片装饰,显得非常奢华。
螺钿镶嵌工艺是精选河蚌、夜光螺等贝壳色泽光华最佳的部位,作为原料,经过磨制后,做成人物、亭台楼阁、花鸟鱼虫的图案,拼贴、镶嵌于木器或漆坯上,再经过髹漆、抛光,达到近似设色效果的一种工艺。《髹饰录》中描述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嵌螺钿工艺的装饰性很强,给人以五光十色的视觉效果,是明清时期颇为流行的漆器装饰艺术。

上一篇:落寞的景德镇柴窑瓷器烧造工艺

下一篇:“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湖南省田野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手艺螺钿镶嵌工艺的演变历史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