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湾汉墓是1993年以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等古墓群发掘的考古发现,重要的考古发现有《尹湾汉墓简牍》和琉璃席,尹湾汉墓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
尹湾汉墓群考古发掘的六座墓葬中即有四座早年被扰乱盗掘。其中一号墓棺盖上盗洞5050平方厘米,棺内只剩一只小铜碗和一件残破的刻花漆钵,尸骨皆无,五号墓男棺盖上盗洞3580平方厘米,尸骨、器物全无,四号墓被扰乱。唯有三号墓情况复杂,三号墓是六座墓中规模和形制都是最大的一座,墓坑南北长6.4、东西宽5.25米,深近8米,而且在西壁还有一条宽2.7、长达20米的斜坡墓道,考古工作人员用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才将墓室内的封土清除完毕。墓坑内扰乱严重,残存椁板横七竖八,棺木盖身分家,尸骨和器物荡然无存,只在棺板的夹缝内发现已锈残的几枚五铢钱和一个玉肛塞、塞青玉质地,为新疆和田玉,长5.5、大头径1. 4、小头径1.2厘米,呈不规则八棱柱形,在一些碎乱的棺木内还发现有火烧的痕迹。
汉代人们崇尚玉,认为玉能保尸体长期不腐。因此地方官僚贵族死后以含玉为常制,玉一般刻成蝉形或月牙形,象尹湾六号墓土出玉蝉一只,浦南九凤墩汉墓出土玉蝉一只,而职位较高者尚有玉九窍之葬俗,即以玉堵盖于尸体的九窍部位,有眼盖、耳塞、鼻塞、口含、肛门塞,女尸还有阴门塞等。三号墓墓主死时使用了玉肛塞,且墓穴巨大并有斜坡墓道,故可推断其墓葬规格较高,墓主生前职位较重,但墓主是谁?与其它墓葬是什么关系,为何下葬后又被破坏焚烧?这就永远是一个难解之谜了。六号墓棺盖打开了,棺盖下还有一层厚约2厘米的木形似天花板一样,这层木板去掉后是并箱清澈的棺液,我们小心翼翼地舀去清水,在死者的头部我们清理出面罩、玉璧、玉蝉等玉器,在腹部我们取出了剑、刀、书刀、毛笔、铜镜等陪葬品,清理到足部时,一批震惊中外的木牍和竹简问世了。这批木牍和竹简出水时,木板是黄色的,字是黑色的,如同刚写上一样,出水后,由于空气的氧化作用,木板的颜色渐渐变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