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南窑笔记》全文-一本清代关于瓷器的古籍

《南窑笔记》全文-一本清代关于瓷器的古籍

来源:  浏览 1580

《南窑笔记》全文-一本清代关于瓷器的古籍,详细记载了清代景德镇鼎盛时期陶瓷工艺制作及发展史,对古窑及景德镇窑仿作瓷器特点、工料、制作方法等进行了细致比较。《南窑笔记》全书仅500多字,是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瓷器业的札记著作,属笔记性质的杂记。
《南窑笔记》全文
一、景德镇陶瓷史概况
新平之景德镇在昌江之南,其治陶始于季汉,埏埴朴素,即古之土脱碗也。陈至德元年,相传有贡陶础者,不堪用。而至隋大业中始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官,令太原陶工制造,入火而裂。迨李唐继起,陶日以工,始有素瓷上釉之法。而景德镇之著名则在于宋,盖因陶工制景德年号于器底,故天下咸知有景德之窑。至景德之上相去二十余里,旧有湘湖、莹田、湖田等窑,由五代及宋、元明出映花素瓷,其边口无釉者为是,盖覆口而烧也。今之旧瓷有涩胎、口镶以铜边者,即湘湖、莹田、湖田三窑所出之器。继以三窑处于山僻,挽运维艰,故不久传。惟景德舟车物力通便,为两江都会,而业陶者多于是居焉。有明以来,始命官监督,立厂珠山,兴作供御诸器,历成、宣、嘉、万制作渐佳。大概宣窑始有青花,成窑加以彩色,碗、碟、尊、罍之外,复有龙缸、栏板、带盒等项巨器兴作,费繁而成,官民受累,遂使童姓火师殉窑死焉。迨我朝定鼎之后,即于镇厂仿作,诸窑毕备,更得洋色一种,诚一代巨观,陶制之精,于斯为盛云。其离镇五里有官庄作窑者,但出粗瓷而已。
二、宋、明两朝历史名窑
  1、柴窑
  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
  2、汝窑
  北宋出汝州,有深、浅月白色二种,有有纹片者,有无纹片者。紫泥骨子,釉月肥厚莹润,骨肉泛红色,间有橘皮、棕孔。今景德仿做,用里乐釉入青料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不泥者,不子素泥也。
  3、观窑
  出杭州凤凰山下,宋大观年间命阉官专督,故名修内司。紫骨青釉出于汝窑,有月白色、粉青色,纹片有名金丝铁线、蟹爪诸纹者,多瓶、尊、玩器,独少碗、碟之属,釉泽肥厚,内泛红色为佳。今仿观窑咸用砧子玛瑙等料配之里乐釉为之,亦可混真,但纹片久则零断碎烂,不堪气味,与古远甚,骨子则用白石红土为上。
  4、哥窑
  即名章窑,出杭州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司,故釉色仿佛观窑,纹片粗硬,稳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色,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
  5、定窑
  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釉,有涕泪痕者佳,有印花、拱花、堆花三种,名定州花瓷是也。尊、爵、盘、碟、佛像及各种玩器,雕琢精巧,靡不全具。间有花纹内填彩绿色者。又有土定一种,霍窑一种,建窑似乎定制。又有欧窑多碎纹者,不堪赏鉴。今南昌仿者,滑石合泥作骨子,纯用砧子釉,不减古釉花样,精致过之。
  6、龙泉窑
  出宋处州,即名处州青,传钱王时造者名越窑秘色,王甚宝之,用以为贵。其土质坚白,釉色葱翠,所谓粉骨龙泉是也。盖龙泉由来久矣,唐陆龟蒙诗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此咏龙泉窑诗也。龙泉釉色有梅子青、冬青色者,可与观窑争艳,间有纹片者,俱堪珍赏。又有吉州窑一种。今南昌仿龙泉深得其法,用麻油釉入紫金釉,用乐平绿石少许,肥润翠艳亚于古窑。
  7、均窑
  北宋均州所造,多盆奁、水底花盆器皿,颜色大红,玫瑰紫、驴肝、马肺、月白、红霞等色。骨子粗黄泥色,底釉如淡水葱茜肥厚,光彩夺目。明有宁青窑仿均一种,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广窑亦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胎骨轻脆,不堪赏鉴。宜兴挂釉一种,与广窑相似。今所造,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藉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某色也。其覆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较之古窑,何多让焉?
  8、永乐窑
  有永乐甜白脱胎撇碗,此最轻者,有最厚者,有青花压手杯,底内俱有篆书“永乐年制”四字,多涩足。今仿造者多青花为上,脱胎脆薄,造作维艰,且不适用。
  9、宣窑
  青窑虽出于永乐,而宣德为盛,故青花有三种:龙凤、人物、诗句,俱成宣窑一种。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青花有渗青铁皮绣者,盘足内涩胎无釉。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今仿宣,间亦有可观。霁红釉,用白釉、麻仓釉为主,入红铜、米紫英石配合,加乐平绿石、火青少许,宣烧于秋冬风霜窑,百不得一,故一切釉水以霁红为难。旧红名鲜红,又名宣烧,盖珍重之也。霁青用元子料配釉,甜白以麻仓为主,俱为难得者。
  10、成弘窑
  弘治多素白,素花者少。成窑淡描五彩,精雅绝伦,有鸡缸杯、高士杯、锦卉堆各种,其内用淡青镶方款。今仿造者增入洋色,尤为鲜艳。
  11、正德窑
  多黄地绿龙,青花龙凤不如宣成远矣。今仿造有黄绿数种。
  12、嘉万窑
  嘉窑料用回青,故浓翠红艳,多龙凤、梵书、鱼鸟花样,但画工精重不能比于宣成窑。万历窑又次于嘉窑,今仿造只能依其款范花样,虽有青料,不逮于回青远矣。
  13、厂官窑
  其色有蟮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
  三、低温釉及釉彩烧造工艺
1、釉炉
  其制用桶匣为炉,腹间匣五、六十寸许,环砌窑砖以卫匣,砖之内为纳炭藏火之路,大概形如大极,足开八门,即八卦炉也,有中小数种。入彩瓷匣中,泥封其顶,开一火眼视瓷色之生熟,周围烯炭炙之,火遍于匣,而内瓷渐红,则彩色变动,斯为炉熟之候。烧法必须遛火缓烧,渐次上顶,更无惊裂泛红之病,炉忌潮气冲著,色即剥落矣。计烧一日乃成。有满炉工,烧炉工。近有明炉一种,出自西洋,其制用匣横卧,围砖炙炭。先烧匣红,而后用车盘置瓷盘上旋转,渐次进入匣中,俟瓷色变即出炉,用他匣覆之,俟瓷冷透,揭匣出焉。此法止可用烧脱胎小件,且资人力费事,尤多拆裂之患。
  2、彩色
  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矾红,用皂矾炼者以陈为佳。黄色用石末、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用铅粉、石末入铜,花为绿色。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以京翠为上,广翠次之。以上颜色皆诸朝名,今之洋色则有胭脂红、羌水红,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价甚贵。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俱人言硝粉、石末、硼砂各项炼就,其鲜明妖艳迥异常色,使名手仿绘古人,可供洗染、点缀之妙,又有水墨一种,尤为逸品也。匠工有描红工、填色工、吹色工、烧炉工、满炉工、乳料工。
  3、黄绿
  宣德有青花填黄地者,正德则纯用黄、绿二色,如堆花云龙等样,多绿龙黄地者,名曰浇黄绿。今仿者多虎皮粗瓷,匠有浇工、烧黄绿炉工、填扫工。
  4、金银
  描金始于宋湖田窑,有素瓷描金一种世不多见。成窑有炙金一种随用即落,每于五彩酒器上见之。今描金最为得法。复有掀金一种,又有抹金一种,抹银诸器。其配金银法,每金一钱,铅粉一分。
  5、法蓝
  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本朝有陶司马驻昌南,传此二法,云出自山东琉璃窑也。其制用涩胎上色,复入窑烧成者。用石末、铜花、牙硝为法翠,加入青料为法蓝,今仿者甚多。
  6、官窑
   柴、汝、观、哥、定、龙泉、宣成、嘉、万为宋明十大窑。盖以诸器毕制,命官专督者,俱名官窑,其均窑、厂官不在大窑之内。
  大观窑,紫骨,粉青釉纹有金丝、银丝、铁线、蟹爪纹。
  定窑,滑石骨,白釉,有映花、拱花、堆花、素者,以鼻涕釉为上。
  龙泉窑,以骨纹龙泉官为上,冬青、梅子为次,香色最下者。暗花与定同。
  永乐窑,甜白脱胎、青花二种。
  宣窑,青花渗青为上。
  霁红、霁青、甜白,俱宣窑。
  宝窑、宣窑内有霁红龙鱼一种,白釉红鱼、红龙者。
  成窑五彩,圆琢俱多。
  吹青、吹红,二种本朝所出。
  月白釉、蓝色釉、淡米色釉、米色釉、淡龙泉釉、紫金釉,六种宣成从下俱有。
  以上各种俱系窑内所出,釉之正色仍有浅深变色,种类甚多。
  吹洋红、吹矾红、吹月白、吹松色、吹黄、吹绿、吹青、吹翡翠、吹粉青、吹紫、吹宫粉、吹洋青、吹油绿、吹古铜等色,皆系炉内颜色,非窑内釉比也。
  其均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均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
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四、景德镇陶瓷原料、性能、用途、工序
  1、不子
  取山中深坑石骨,舂碎淘澄为素泥,做成方块晒干,即名不子。上、中、下三品,诸凡瓷器坯胎用不子泥骨,其性软,其石出祁门县,有祁山,容口、高沙、东埠、平里为佳,次则郭口。婺源之开化,浮梁县之茶塘、牛坑皆出名作不子,此时镇中所用者多平里,平里有柏叶纹,青色者为佳,在石者择焉。又有箭滩不子一种,用作粗瓷,品之最下者。
  2、高岭
  出浮梁县东乡之高岭山,挖取深坑之土,质如蚌粉,共色素白,有银星,入水带青色者佳,淘澄做方块晒干,即名高岭,其性硬,以轻松不压手者为上。近有新坑,色白,竖重如不子状。
  3、合泥
  不子性软,高岭性硬,用二种配合成泥,或不子七分,高岭三分,或四六分,各种配搭不同,入水将淘澄极细,其粗渣取漂赋者,和匀如湿面相似,凡一切瓷器坯胎骨子俱用合泥做造。又有踹泥一种,用做顶大器皿如缸盆之类,不用澄淘,存其粗渣以造大器,取其有骨也。造观、哥骨子,另有红泥一种,出镇之鸡脚岭,白石林者佳,以滑石代高岭配合,名铁骨泥。
  4、釉
  选平里石舂者佳,镇之小洪水舂者为上,色泽光润如明镜,易显料色,宜描青花。祁邑之昌水舂者为次,惟甜白宜之,因其肥而耐火,仿古釉色多用之,取其无浮滑之色,殊有旧意,盖釉之本质取之于石,色泽则发以水也。如溶口、祁山、开化、里乐、女岭、银坑、东埠、郭口各种石俱可舂釉,在配者取合不同,各有专秘之妙。别有紫金釉一种,色黄紫,性耐火,坚实,出景镇山土舂成,宋明碗碟用以镶口,适用不茆边,深则为紫金,淡则成米色。凡配龙泉冬青宋釉、栈官及观、哥等釉,俱入紫金少许,盖他釉纯白,以紫金稍变其色耳。有麻仓釉一种,多用于仿古釉,宣釉为最,甜白亦用此种釉,肥润有橘皮纹,出浮梁麻仓窑,凡釉多陈贮久愈妙。
  5、灰
  出浮梁之长山,取山之坚石,火炼成灰,复用蕨炼之三昼夜,舂至细,以水澄之,用入釉内,以发瓷之光气,盖釉无灰则枯槁无色泽矣。凡一切釉俱入灰为本,如销银不离于硝也。
  6、配釉
  其法将釉与淘洗极细,各注一缸,或合甜白釉,用釉十五盆,入灰一盆;如合成窑釉,用釉八盆,入灰一盆,灰多则釉色青,灰少则釉白,青者入火易熟,白者入火难熟,盖釉之青白不同者,在灰之添减多寡。凡配各种釉约数十余种,俱以灰为主,如调百味必须盐也。夫釉水配法非有书传,亦无定则法,多配试,自有独得之妙。五金八石皆可配入,色之诡怪奇异,不一而足,千变万化,俱成文章。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坯胎
  坯有圆、琢、雕削、镶、印五种,在精选土料,抡择匠工,宜于夏秋,勤于购制,此陶业之本也。至于雀口、窑栏、拆底、裂足、欹斜、惊破诸病,出于坯胎不齐之故,第不能枚举耳。若调度得人,能匠充斥,斯为佳器之基矣。土型泥范,未经入火者皆名曰坯胎。
  8、圆器
  一切碗、盘、酒杯、碟俱名圆器。工匠则有拉坯工,印坯工,鑢坯工,剐坯工,煞合坯工,淘泥工,擦坯工,吹坯工,打杂工,吹青工,写款工,削坏工。
  9、琢器
  一切大小花瓶、缸、盆圆式者俱名琢器。工匠有拉坯工,煞合坯工,吹釉工,淘泥工,打杂工,写款工,鑢坯工。
  10、雕削
凡人物、鸟兽各种玲珑之类俱名雕削。工匠有淘泥、雕削、上釉等工。
  11、印器
  凡腰匾式样及小件瓶爵之类俱名印器。工匠有淘泥工,印坯工,补洗上釉工。
  12、镶器
  凡六方、八方花瓶之类为镶器。工有淘泥、打饼、镶方、吹釉等工。
  13、画作
  匠工有人物工,花鸟工,印板工,宣花工,揵花工,湿水工,锥花工,拱花工,堆花工。瓷器成,细者工计七十二道。粗者六十四道。
  14、匣钵
  用以装护坯胎入火之具。匣土出景镇左右十里之内,有白土、黑土、沙土数种,配合作匣。凡匣极宜选土做造,务令坚厚为上,瓷内渣滓、硫黄点等疵,皆匣不选土做之故。最忌油土太多,以致松脆不能耐火,多有脱底漏笼之害。每一厂土掺入鑢坯泥百余斤,其匣自然坚固,亦一法也。匣厂开于景德镇之里村、官庄二处,有钢匣、镇坛匣、皮坛匣、桶匣、碗盘匣、鼓儿匣二十余种。做匣有配土工,拉匣工,踹底工。
  15、窑
  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如育婴儿鼎器也。其制用砖周围结砌转逢如桥洞,其顶有火门、火窗、库口、对口、引火处、牛角抄平风起未墙、火眼、过桥处、鹰嘴、余堂、靠背,以至烟冲,深一丈五尺,腹阔一丈五尺,架屋以蔽风雨,烟冲居屋之外,以腾火焰。凡坯入窑,俱盛以匣,上下四围俱满粗瓷卫火,中央十路位次俱满细瓷。火用文武,经一昼夜,瓷将熟时,凡有火眼处极力益柴助火之猛增烈十余刻,名曰上燯。用铁锹从火眼出坯片验其生熟,然后歇火,缓去门砖,俟冷透开之,便无风裂惊破之患颖。每窑计柴三百余担,盖坯胎精巧,成于各工,物料人力可致,而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抑窑有位次,釉有盆口,试准得宜,方得全器,其责在满窑工人,再窑之倾倒、爽毒、疏密得宜,其任乃把桩之匠,故窑以把桩、火候位次为主,次则装坯工、驼坯工、掇坯工、进火工,俱能妥协,器皿必有可观者矣。景镇结窑系魏姓世代专业,他姓不传。窑经数火必须重结,再窑变乃白釉变色者,颜色釉变者为希有。
  16、料
  料有数种,产于浙江、江西、两广,以出于白土者为上品,红土次之,沙土最下。其制法:选择好者洗净入窑燥一昼夜,乳极细,去其土绣,即今画碗之青花料也。其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各种,而江西有筠州丰城,至本朝则广东、广西俱出料,亦浓红,轻则淡翠,入炉不辨老少,头出者稀少难满,新山出者次之。若江西料差次于浙料,而广料又次于江西矣。配料之法:浙料为主,佐以紫料,然不若元子独用为全耳。嘉窑有回青料石,胭脂胎、铁胎二种俱出西洋,今不能得。
 
《南窑笔记》作者简介

张九钺,字度西,号陶园、紫岘,湖南湘潭人。生于康熙六十年(1721),卒于嘉庆八年(1803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顺天乡试举人。历知江西南丰、峡江、南昌,广东始兴、保昌、海阳诸县,所至有治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因海阳盗案牵连落职,此后遍游嵩、洛、偃、巩间,晚归湘潭,主讲昭潭书院。著有《陶园文集》十二卷、《陶园诗集》二十六卷、《陶园诗余》二卷、《束鹿志》、《六如亭院本》二卷、《历代诗话》四卷、《峡江志》、《偃师志》、《巩县志》、《永宁志》、《晋南随笔》等。

上一篇:宋代辛弃疾著兵书古籍善本《美芹十论 》

下一篇:明代古籍善本《金石昆虫草木状》

更多关于 《南窑笔记》全文-一本清代关于瓷器的古籍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