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 艺术新闻 > 四川安岳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雕塑

四川安岳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雕塑

来源:  浏览 2201

四川安岳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雕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圆觉洞石刻造像集中于西山峭壁之南、北岩,造像区域长186米,现有摩崖龛窟103个,大小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唐代佛塔1座。圆觉洞摩崖造像题材主要以禅宗为主,次为密宗和佛道同龛像。石刻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薄衣贴体,裙带飞扬,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
圆觉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金花村云居山上,距县城东南1公里,省道206线直达景区。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北宋,因有北宋时期开凿石洞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宋代称作灵居山,山上最早的寺庙因山而名“灵居寺”。明人改云居山“真相寺”。后因有北宋时开凿的“圆觉洞石窟”而改称为“圆觉洞”沿用至今。
圆觉洞造像雕塑分布在云居山南北两面。北崖造像区域长达75米,存22个龛窟,造像87尊;南崖造像区长111米,有81个龛窟,造像1844尊。造像时代历经唐、五代至宋,前后400余年。
北岩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迦牟尼为主,其特点是开大窟造大像,分别刻造于三大龛中。三像高均在7米左右,面目俊俏,体姿放逸,比例协调,装饰繁华。正中为“释迦拈花微笑”龛,释迦满头螺髻,身披袈裟,手着法指,神态威严,大有佛法无边,威德慑众的佛教鼻祖风度。左侧为净瓶观音龛,观音头戴花冠,身披璎珞,左手提净瓶,右手拈柳枝,赤足踏莲花,大有悲天悯人之态。右侧为莲花手观音龛,观音面容慈祥,神态自如,大有唯我独具慧光普照一切之感。打破了中国早期石窟造像中佛、菩萨一律端庄、严肃,正襟危坐的造像仪轨,使他们走出了虚幻的殿堂,佛和菩萨世俗化、人性化,把石刻艺术推向了顶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效果。三大龛的左右壁上的石刻飞天,凭借临风飞舞的彩带,营造出“轻盈慢妙,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
11号观音窟,刻净瓶观音立像,高6.75米,显得雄伟端庄。观音本名“观自在”、“观世音”,唐代为了避李世民讳而简称观音。佛教把观音描写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称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立即“听其声音,观其处所,前往拯救解脱”。

  北岩的天尊龛内,主像天尊气宇轩昂,具有修真度世之范,丰厚高贵,颇显教主之仪,这是研究盛唐道教珍贵的实物。

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

  南岩的五代造像题材多达27种,首次出现了“十六罗汉”、“毗沙门天王”、“地狱变”、“地藏菩萨与十王变”等新内容。其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衣饰简练,衣纹细密,薄衣似帛,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明王龛,千手观音龛,地藏菩萨、十王变龛、罗汉龛、北方毗沙门天王龛等,帔巾凸起高出体表,甲片鱼鳞片片可数。这种精致细腻的雕刻手法,是中国民间雕塑民族化的成功表现。

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雕塑

上一篇:中国北齐佛像雕塑

下一篇:美女根雕雕塑艺术品之美

更多关于 四川安岳圆觉洞摩崖石窟造像雕塑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