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雕塑 > 艺术新闻 > 丽江白沙壁画

丽江白沙壁画

来源:  浏览 2430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丽江壁画原分布于丽江各地的14座明清佛教及道教寺庙和宫观之中,但现存的仅有琉璃殿、大宝积宫、大定阁和大觉宫壁画。因这四处壁画均位于距丽江县城北10公里的白沙乡,因此统称为“白沙壁画”。琉璃殿和大宝积宫壁画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江古城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白沙壁画即为该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保存的白沙壁画,面积共144.77平方米。琉璃殿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面阔两间,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顶,保存明代壁画16幅,面积11.94平方米。壁画原以《药师经》为主题绘制了三十余幅壁画,分上中下三层,现存仅上层壁画,均为一主尊,二胁侍,主要为佛、菩萨等的集会题材,如“佛会”、“海会”等,风格以汉传佛教风格为主;、大宝积宫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面阔三间,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顶,保存明代壁画12幅,面积61.23平方米。壁画根据藏文题记应为1583年开始绘制,内容主要与《大宝积经》有关,如扇面墙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南壁正中的《南无孔雀明王大佛母海会》、北壁正中的《妙法莲华经·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题材以藏传佛教密宗和祖师题材为主,兼有道教题材,风格则兼具汉藏壁画风格;大定阁于1573年初建,1743年重建,保存明代(少量清代补绘)壁画17幅,面积71.6平方米。壁画绘于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少量可能为清代补绘。正殿壁画内容为藏传佛教密宗和四大菩萨像,配殿题材主要为说法图,风格兼具汉藏壁画风格。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壁画制作工艺精湛,在制作材料和工艺方面,白沙壁画采用竹编墙为支撑体,适应当地气候,地仗含沙量极高,不仅大大降低了粘土随湿度变化产生的体积变化,减少了地仗开裂的可能,而且保持了较高的透气性,有利于壁画的长久保存。地仗中以棕或麻作为夹层,极大地提高了地仗的整体性,且通过吸收和缓慢释放水分,有效地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利于壁画的长久保存。绘画采用的颜料为耐老化的矿物颜料,为壁画保持其鲜艳的色彩提供了保障。其画工之精细,沥粉贴金技术之高超不亚于我国同时期任何一处壁画。

  白沙壁画不仅是我国南方早期壁画的实物证据,也是我国明代壁画的代表作。我国南方保存的早期壁画数量很少,迄今为止最早可上溯至明代,白沙壁画作为明代早期壁画,是我国南方早期壁画珍贵的实物证据。壁画在主题、内容和风格方面,结合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的主题和内容,较北方同时期相对单一的主题内容和风格而言更具独特性,是我国明代壁画突出的代表作品之一。

  白沙壁画见证了佛教在纳西地区的流传,是研究佛教在我国的历史以及纳西族历史的重要实物例证。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末些蛮》中称:末些蛮(即纳西族)“不事神佛”。说明元代佛教并未流行于纳西族地区,明代开始以降佛教在纳西地区盛行,而白沙壁画佛教内容见证了这种盛况。白沙壁画艺术对东巴绘画艺术具有一定影响,是研究东巴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
 


 

上一篇:浮雕佛像石函

下一篇:汉画像石的考古、历史与文化价值

更多关于 丽江白沙壁画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