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薄胎玉器

薄胎玉器

来源:  浏览 2420

薄胎玉器的材质一般都是痕都斯坦的玉器,所以薄胎玉器工艺也叫“痕都斯坦工艺”。玉器很有地方文化特色,有的在器壁上镶嵌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等各种宝石或玻璃,装饰花纹多为植物花叶,以茛苕、西番莲和铁线莲为主。除了这些装饰手法,还采用消磨技术,胎体透薄。薄胎玉器薄如蝉翼,薄如纱窗。此外,它还重在精细秀美、典雅高贵。
薄胎玉器的工艺特点
“薄胎玉器”的制作需要深厚的基本功,无论是出胚、整形、雕花、掏膛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细致、谨慎,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雕花是制作中最出彩的地方,薄胎玉器的花纹精美、繁复,需要琢玉者细致入微的工作,雕琢中线条流畅,底板平整是基本功,更要通过各种技法,做出纹饰飘逸的精神来才是真正精品。
掏膛,是薄胎玉器中最重要的环节。其实薄胎并不是越薄越好,薄得没有了玉的质感就过了。只有达到胎壁厚薄一致,胎体不留死角,厚薄度与雕花的特征相协调,才称得上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薄胎玉器作品。
出胚、整形过程,需要工整对称,丝毫的偏差就事倍功半;炉、瓶、壶、盖子的制作非常重要,既要整体协调,也要严丝合缝,是器皿制作的基本功;而成对、成套的作品,则需要同时制作,盖子要可以互换, 这是一种更高水准的技艺。
细致入微的打磨
玉器制作最后的过程是打磨、抛光,通过打磨把在玉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清除,使之表面光滑亮泽
打磨用的油石材料有粗有细,操作中遵循先粗后细的原则反复打磨至成品,上光是最后作业。
我国的薄胎玉器早在唐代就已出现,突出表现在薄胎玉器的制作上。宋代盛行仿古玉器,而薄胎玉器却少见记载。元代的薄胎玉器也很罕见,明代的薄胎器皿有元朝遗风。
清代,乾隆皇帝偏爱这种风格的玉器,专门成立了薄胎西番作,因此薄胎玉器再次盛行。但薄胎玉器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工,乾隆去世不久,这种工艺再次失传。

直到上世纪30年代,北派宗师潘秉衡致力于研究恢复这项工艺。下图薄胎玉器依次为清代花口碗、 青玉桃形碗、S形双柄碗、玉盂。

薄胎玉器的发展经历了两次中断。相传成吉思汗西征时,将西域的薄胎玉器和工匠带回来,因此薄胎玉器一度十分盛行。但这代工匠没有再培养新人,他们去世后,这项技艺就断了。

薄胎玉器

上一篇:北宋汝窑青瓷莲花式碗

下一篇:雍正粉彩瓷器怎么鉴别

更多关于 薄胎玉器 的信息
  •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