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汉代玉璧的纹饰

汉代玉璧的纹饰

来源:  浏览 7512

古代玉璧是一种礼器,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5、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战国末期的《周礼》把壁、琮、圭、璋、琥、璜等玉器作为“六瑞”。实际上玉礼器出现相当早,良渚文化中就出现大量玉琮、玉璧,到汉代玉璧成为重要的陪葬品,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商代玉璧大多是弦纹,春秋到战国时期主要有云纹、谷纹、蒲纹,有的还有蟠螭纹;到了唐宋元出现了凹吊蟠螭纹、乳钉纹、兽面纹、花鸟纹。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
绞索纹


绞索纹就是跟绳子一样的纹饰。

蒲纹

 

蒲纹即蒲席的纹样,一般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此样纹流行于汉代。《说文》解释蒲:“蒲草,可为度也。”所以说,“蒲”是从古人“席地而坐”的蒲席而来,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后人便将这种雕琢排列有序的纹饰称为蒲纹。汉代蒲纹分割线较宽,并带有玻璃光,碾法干净利落。
涡纹

涡纹,顾名思义,如同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涡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周时期的涡纹则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除了青铜器上的纹饰,涡纹还广泛用于玉璧上的纹饰;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陶器上也极为常见。

涡纹的源起,有可能是古人对水的一种崇拜。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需要,最后乃至于死亡以后的归宿,都跟水有关系。仿佛万物都是从这个旋涡里出来的,最后又归集到这个旋涡里去。《老子》中多处地方都谈到了水,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可以柔弱胜刚强。
勾连雷纹

 

勾连雷纹是古代汉族几何纹样的一种,由近似“T”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再填以雷纹。它的主要特点是“花”的部分与“地”的部分形成勾状。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多用于器边装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其实,勾连雷纹是雷纹的一种,雷纹是以连续的方折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常见的有目雷纹、三角雷纹、波形雷纹、斜角雷纹、乳钉雷纹、百乳雷纹、勾连雷纹等多种类型。郭沫若先生认为雷纹是脱胎于指纹,因古代的陶器是用手做的,所以上面多有指纹,后人仿制,所以有了雷纹。
谷纹

 

谷纹形如倒写的e字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周礼·典瑞》的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称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又简化出了乳钉纹。

一、汉代丧葬玉璧分区纹饰的基本类型
  
  汉代丧葬分区纹饰璧最常见的一类是两区夔龙纹玉璧,此类璧两面纹饰相同,每面纹饰分为两区,内区多饰浅浮雕谷纹、蒲纹、涡纹,外区置几组双身合首夔龙纹,中间以绳索纹隔开。广州象冈南越王墓、河北满城汉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扬州高邮神居山汉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墓、湖南长沙五一路汉墓、湖北荆州高台汉墓及河南洛阳汉墓均有此类璧出土。上述玉璧构图基本一致,只是细微处有些差别,如夔龙纹图案中,有的龙首五官刻划精致,阴刻线舒卷流畅、纤细柔美,有的则五官模糊而只求神似,还有的龙首中部眉间及额上部饰有塔状物或半圆形、椭圆形网格纹。夔龙体均作缠绕式,而有的龙体中部腿爪作一变形凤鸟纹或“S”纹。扬州双桥汉墓出土的同类器构图较特殊,夔龙双身向外作“s”形上卷,与凤鸟尾部紧紧交合在一起。两组夔龙间饰昂首对卧两凤鸟,整个外区纹带由三组夔龙纹与三对凤鸟纹缠绕构成,龙凤身躯中间均饰以短细斜线纹,构图繁缛华美、生动流畅。此类璧两纹饰区边阑也不尽一致,有的是弦纹窄缘,有的为一周凸棱缘,还有的外缘为弦纹边阑,内缘为绳索边阑。

第二类丧葬璧可称为两区凤鸟纹玉璧。此类璧两面纹饰相同,每面纹饰分为两区,内区多为蒲纹、涡纹,外区由几组凤鸟纹组成,间隔以绳索纹,广州南越王墓、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定县八角廊中山怀王墓、安徽巢湖放王岗汉墓、山东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均有出土。济北王墓出土的凤纹璧,内区为蒲纹,外区为三组凤鸟,凤鸟圆眼、细颈、尖喙,屈体卷尾,作回首飞翔状,构图简洁精致,阴刻线圆润流畅,为同类器中的精品。

第三类纹饰构图较为复杂的玉璧,风格类似于第一类丧葬璧,唯纹饰分作三区,体形硕大,一般直径大于28厘米。此类璧内外两区刻琢单首双身夔龙纹,内区多为3组,外区多为5组。中区饰涡纹,以两组绳索纹将三区纹饰界隔。也有内区置3组凤纹、外区置5组夔龙纹者。南越王墓出土最大的一件三区纹饰璧,直径达33.4厘米,外区与内区分别刻7组和3组双身合首夔龙纹,内区夔龙环带纹与外区有差别,两组夔龙纹间衬以交合的一对“s”形纹。两区夔龙纹的首、身纹间隙,多加饰细若游丝的短阴刻线,构图华贵繁缛.

 

上一篇:通过粉彩三狮碗的狮子头发鉴别瓷器年代

下一篇:故宫专家耿宝昌瓷器鉴定方法

更多关于 汉代玉璧的纹饰 的信息
  •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