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明清玉带钩特点

明清玉带钩特点

来源:  浏览 3434

玉带钩也叫师比,它是人们用在腰带上起扣拢腰带的作用,故名带钩, 带钩是古人腰带一端的挂钩,在我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汉代,明清时期又再次流行,达到又一次高峰。带钩的形状丰富多样,有动物形、琵琶形、棍形等,长短宽扁不一。玉带钩起初就是腰带的作用,后来成为精美的装饰以及贵族把玩的玩物,成为身份的象征了。
玉质带钩的基本形状一般为扭曲“S”形,一端有钩,多作兽首装饰;背有柱,柱下有顶,带钩除“S”形状外,还有棒形、竹节形、圆形、兽面形、琴面形等。
  古代玉质带钩多系新疆的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和水晶、玛瑙、翡翠等等。战国两汉直至宋代玉带钩都有制作,且在形制上区别不大,数量亦少,而元明清时期玉带钩风靡于世,现存数量亦较大。它一端的兽首装饰以龙首居多,有的在钩背上再琢一小龙,谓之螭(古有龙九子螭居其一之说),昂首与大龙首相对,毛发毕现,四足凌空,双尾神采奕奕,故谓之双龙钩。

明清时期的玉带钩,大都是琵琶形、如意形,钩首有龙有凤,有鸟有兽,钩身上常常以圆雕镂空着各种奇异的怪兽,或镶嵌各种宝石,主要以把玩观赏为主,所以选料考究,体型厚重,钩头精雕细刻。钩身上常常镂雕螭龙、异兽,十分生动。这一时期,由带钩演变出来的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钩身较短且宽,有方有圆,上面或素面或圆雕镂空螭龙。其一半带钩,一半带环,两面对称,各带一钮,同时利用巧雕,在钩身巧雕出各种动物的精美造型。

明代龙形玉带钩,龙头较宽而且短,圆眼,隆鼻,颈较窄,钩身琢一爬行螭虎;龙首昂起,较宋时宽大,龙眼显然已从重眉中游离出来,眼球突起;螭的耳尖由元代下耸式转而向上方耸立;钩的躯体造型已从琵琶形转向螳螂形,钩体变薄,钩钮亦低,有的为花瓣形钩钮。
清代龙形带钩,钩首为龙头形状,龙眼突出,钩身呈长条形,尾端通常雕一螭虎与龙首相对。玉质纯净,脂感较强,除了继承明代的传统以外,雕刻更细腻和丰满,可谓毫发不爽。唯其刀法生辣,出筋露骨,以手抚之其棱角和运刀的交接处有楞手之感。其一,龙首额部出现块状起凸,龙眼更突起谓之“虾米眼”;龙耳由猫耳形转为棒状形;龙腮上亦出现了表示力度的块状肌肉,鼻翼开阔,鼻尖突起,露出角状鼻孔,龙嘴开口比元明大而深,龙首较短不刻龙发。其二,螭的圆窝状耳向上隆起,额部出须,螭体圆浑,螭首上仰,螭身抬起而与钩背的连接点较多。龙首与螭之间的距离比之明代更窄(恰好搁住一支自来水钢笔)。其三,钩身厚薄均匀,线条形板块,钩钮薄而短。

 

上一篇:天青釉瓷器莲花钵古董修复

下一篇:宋代瓷器的特点

更多关于 明清玉带钩特点 的信息
  • 暂无信息!